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一)(2)

2009-05-17 17: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因为,饮食起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阴阳五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因为,饮食起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阴阳五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今,由于中国哲学方法鲜为人知,一般都以西方逻辑方法来解释阴阳五行,结果将以形象化方法表述的阴阳五行,即地球万物的宏观,木火土金水,说成是具体微观的五种元素,这就将阴阳五行的宏观内涵彻底否定了。阴阳五行就是指地球万物的宏观,它包含有时间、空间、方位、运动方向、动物、植物、矿物、情感、颜色、气味、声音以及静的状态等等。这些内涵没有具体所指。而在其具体的每一行中,这些内涵就有了具体所指,这就是微观了。所以,阴阳五行学说是对阴阳五行的微观。五行中的每一行所包含的属性即具体所指,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的养生观。另外,阴阳的概念在此也说明一下。阴:除了黑夜、雌性、静外,凡是可以看的着、模的着的物质都属阴;阳:除了白天、雄性、动外,凡是看不见、模不着的物质都属阳。在人体中,气属阳,血属阴;脏属阴,腑属阳。

五行各行属性简介如下:

木行:春天、东方、向上的运动方向、青色、酸味、在脏为肝;

火行:夏天、南方、浮在上方的运动方式、红色、苦味、在脏为心 ;

土行:土旺四季、中位、上下左右运动兼有、黄色、甘味、脾脏;

金行:秋季、西方、向下的运动方向、白色、辛味、在脏为肺;

水行:冬季、北方、沉在下方的运动方式、黑色、咸味、肾脏。

从五行各行的内涵看,就可以知道,季节、气味、颜色等均有了具体所属,并与各脏均有了关系,中药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也均被包括在内了。这些关系正是我们养生所要遵循的法则和理论依据,是必须牢记的。

(二)

除了阴阳五行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气,用现代语言讲可以说是人体的生命力,它是看不见模不着的,但可以感觉到。人体内的气,中医学又称为真气,它属于正气,与它相对立的是邪气,邪气在中医学中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它们也都是看不见模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

气或者真气,它在人体生命中与血成为一阴一阳的组合,气为阳,血为阴。气的作用是引导血在毛细血管中的微循环,使动脉血所带的养分被细胞吸收并带走废物,中医学将细胞的这种吸收与排泄废物的运动称为气化功能。而心脏的运动只负责血在动脉血管的循环,毛细血管内的微循环,则是由气来负责的。中医学将气对血的作用称为气行血流、气滞血瘀、气为血帅。人体生命的这种气化功能越强,说明身体越健康。中医学根据气血为人体生命核心的认识,得出凡是生病的部位和脏器,均是此部位和此脏器的气化作用停滞的结论。气不通血就不到,血不到,细胞就无法得到养分,无法正常工作,人体生命也就生病了。气滞有多种因素:

1、因情绪变化造成的。情绪变化对人体内气的运行是有干扰的。中医学对此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的认识,对情绪的控制,使人的心态保持静的状态,中医学有气功方法给以解决。遇事心平气和,就避免了情绪变化带来的气滞,也就避免了疾病;

2、因六淫邪气造成的。六淫以风邪为最,中医学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论述,说明了风邪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是首要的,其实,其它五种淫邪,也可以认为是以风的形式存在并对人加以危害的。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就会将它所到之处的气路(经络)堵住,造成局部的气血不通,于是病就来了。在中医学中,对风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其中致命的也不少,像高血压、心肌炎、肾病、面瘫等等,如何防止风邪引起的疾病,在现今完全被忽视了,如高血压在中国现今的高发病率就是证明。在穿衣上也存在招致肾病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当今年轻女性喜欢穿露腰及肚脐的短衫的趋势,正是招致肾病的主要原因。具体致病原因后面将详细道来,有关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笔者的最新发现,并在临床上已有大量的治愈病例;

3、由细菌、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的,中医学称之为温病。细菌及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马上释放毒素,去堵塞人体内气的通道,扩大空间,阻止血的到来。然后细菌、病毒就可以安营扎寨,人的病也就越来越重,中医学治疗此种疾病仍是行气活血,而不用去杀灭它们;

4、行为不当也会引起疾病,中医学对此有“久走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的认识。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躺久了就会感到虚弱,尤其是病人,能坐就不要躺,其原因就是躺久了会伤气。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一个姿势太久,太久了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当我们明白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六淫致病的原因,还有行为姿态上持久不变而造成的危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防病祛病了。

(三)

光懂得一些中医学理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懂得中医学对各种具体病症来源的认识。这些致病原因的认识和中医学的一般常识,却恰恰是被当今人们所忽视了的,人们只知道得了病去看医生,而不知道如何使自己不得病。而且在现今中医界,中医师们似乎也不太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师的本分,大多中医师只讲自己会治什么什么病,而不讲如何预防,用什么方法不得病。又由于中医学对各种病症的认识与西医学不同,也造成人们不知按照哪个医学的理论办。这点是不要紧的,两种医学的存在,通过平等竞争,谁认为哪个有道理就听哪个医学的。但有关中医学的,还是要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这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

(四)

前面将中医学对病症的认识,与气血在人体内的作用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先从中医养生学中至关重要的饮食起居开始,对如何养生,如何防病逐一介绍,以飨读者。

1、饮食: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同样有药物的行气功能,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给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

首先,时间对饮食有着制约作用。例如,每天的三顿饭,要求做到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晚上不要吃夜宵。这个规律是适合人体本身在一天中的变化需要的。其次,四季对饮食也同样有制约作用。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中五味所属,春季多食酸,夏季多食苦,秋季多食辛,冬季多食咸,甘以调之即甘味四季均可用。多食某一种味,并不是只食这一种味,只是加重点而已。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