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养生防衰五要旨(3)

2009-05-27 17: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顺应四时阴阳 《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又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自然界

 三、顺应四时阴阳

《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又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必须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

中医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科学观点,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员,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会健康长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站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谓得道。”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季,寒暑更迭,阴阳变化,这个自界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如何来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呢?《内经》中很早就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办法。主张在春夏之季、气候凉转温、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时,人体也必须相应地朝气勃勃,多作些户外活动,使阳气更加充足。秋冬之季,气候由温转凉,阳消阴长,肃杀寒冷,人体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避之有时,使附气不要妄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春而不彰。”阳气得以保养,疾病就不易产生,人体就会健康延寿。

四、善于调节情志

所谓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七情。中医认为,每一种情感活动都与内脏相关联,也就是每一个脏腑都有其情感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之志为喜,肝之志为怒,碑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

一般情况下,喜怒悲优恐属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超极限的、剧烈的精神创伤,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就会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早衰。

清志所伤主要表现为气机紊乱、升降失调,所谓“百病皆生于气”,即是言气机紊乱后导致很多病变。

情志影响气的病变是由于情志的不同而形式不一,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虽各有脏腑所属,各有偏伤,然总统归于心。所以清志之病,调心、宁心十分重要。

怎样活心呢?陈医宝鉴》有是云:“欲治其疾,先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以我之天合所事之天,久之遂凝于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和平,知世间万事皆是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祸皆是无有,生死皆是一梦,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情志得调,气机流畅,病安从来,人定能长寿。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