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可能都希望如貂婵、赵飞燕、杨贵妃、陈圆圆等美人儿一样“雪肌云鬓、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气若幽兰”。可是昔日的佳人们已逝,我们只能从史籍中,从她们用过的胭脂铅粉,穿过的裙带衣裳,戴过的簪环钗佩中,寻得她们的一些美容秘方和近其芳泽。
《诗经·卫风·硕人》描述古代佳人的美,有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序中也以“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来形容他心中的美人。而据《千金美容方》记载最早研制美容秘方始于南朝陈后主,其为贵妃研制的面膏秘方,据说来自神西王母的《枕中方》,有“益精神,悦泽人面”之效;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是美养高手,“虽春秋高,善自涂泽,然左右不悟其衰”,据说她用的美容秘方为《天后炼益毋草泽面方》。古代的美人们的这些驻颜秘术,究竟借助了什么样的化妆品来实现她们的美人梦呢?
先说说古代女子用的胭脂,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有“纣烧铅作粉”,以之涂面美容。胡粉(碱式碳酸铅)曾被后妃拿来美化脸部,称为宫粉。后唐《中华古今注》关于胭脂的记载有:“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成”。由于产于燕国,又称为燕脂。关于口红,有“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在北魏贾思勰着《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作香粉惟多着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
以眉出名的美人除了卓文君,还有吴绛仙。荒淫奢侈的隋炀帝看上了滟滟独立,姿色不凡的殿脚女吴绛仙,尤其喜欢看吴绛仙画眉,每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还对他人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引得其他后宫女子纷纷仿效,学吴绛仙把眉毛画成长蛾眉状。但画长蛾眉需要用一种叫做螺子黛的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颜师古在《隋遗录》有此记载:隋炀帝要巡幸江都,特制了大量的龙舟凤舸,“绛仙善画长蛾眉,帝色不自禁,回辇召绛仙,将拜婕妤。……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每颗值十金,吴绛仙一人独得,看来价值不菲。但后来,螺子黛还是作为隋唐时代妇女画眉最为时尚的材料,慢慢流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