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情志养生有妙法 (2)

2009-05-05 10: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调情志,免刺激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生活中,谁都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但是我们应当善于控制

调情志,免刺激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生活中,谁都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但是我们应当善于控制和调节它,能够及时地加以消释和排除,从而使我们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

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约法,创自于《黄帝内经》。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以情制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此谓祖国医学独特的心理治疗与康复方法。

这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到金元时代,以著名医学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为代表,达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水平。张子和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在使用以情制情法时,要在患者有所预感时,再进行正式的情志治疗,不要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地进行,并且还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方法,避免太过或不及。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以恐胜之,又叫惊恐疗法,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儒门事亲》里载:有一位庄医师“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于是病人便渐渐由怀疑不安而产生恐惧,又由恐惧产生悲哀,认为医生不再来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这个病例说明了庄医生采取按脉失声与取药数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胜喜”也。

(编辑:晴天娃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