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婺源县城紫阳镇,如同到了一座半岛。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镇外是终年碧绿的万亩茶山。小镇上虽可见绿树浓荫中耸立着高楼大厦,但又处处有古巷交错,青石板砌就的路面被风雨剥蚀得光滑可鉴。
从紫阳镇朝东、北、西三个方向延伸,分布着许多风景。道东边,一路风景迷人:山峦与溪流相依,田园与村庄相连。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带农舍一律灰瓦粉墙,飞檐翘角。村舍的排列虽不很整齐,但都背山面水,错落有致。在河流对岸的一个个村落与公路之间都有一种别致的木桥相通。这种木桥一般有十几节木排构成,节与节之间用树藤固定,接头处有两根较粗的树木支撑在水中。上桥时,脚下的木板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胆小的人走到桥头会踌躇不前。连接村庄的桥头旁,偶尔还会发现耸立着一块凿有圆孔的石柱。这是用来栓系木船用的。有这种石柱的地方多是旧时的码头。
村庄分两部分,相隔1公里,共有200多户人家。村里的房屋多系明清(公元1368-1911年)建筑。路面铺满青石。小巷曲曲折折,走在其间分不清东西南北。屋前屋后搭有瓜架,种有果树,环境恬静、幽雅。
村中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筑。宗祠在婺源山乡很普遍,它是旧时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祭祀祖先和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老召集村民商议大事的地方。婺源的宗祠建筑外部造型雍容大方,内部一般建有庭院、花园、二三个大厅和左右厢房等。房顶的木结构上都雕刻着人物鸟兽、古代戏文图案。
婺源的许多住房对面都筑有一座2米多高的照墙,墙顶用灰瓦搭檐,墙角处绘有花鸟图案,中间有个很大的“福”字。山里人认为照墙能聚祥光、迎瑞气,有开门见福、福至家门的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