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居 >

【鄂伦春族民居】圆锥形房子“斜仁柱”:原料俯首即拾

2009-04-21 15:5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斜仁柱”是鄂伦春人传统的居室,“斜仁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斜仁柱”是鄂伦春人传统的居室,圆锥形,用4根顶端带杈的木杆交叉搭成支撑架 ,然后再搭上几十根木杆,围成圆锥体,外面或覆盖狍皮围子或覆盖桦皮围子。门上挂狍皮或柳条门帘。易于拆卸搭建。顶端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

这种住房构造简单,无需泥土和砖瓦,一般用根5米长的杆子搭盖,盖物冬天是狍皮围子。制做一块大的袍皮围子需要25张狍皮,小的10张狍皮,一个“斜仁柱”架上要围两大块一小块。夏天主要是桦皮围子,把桦树皮经过加工制成长3~4米、宽l米的围子围在架上。先将外面的硬皮层揭掉,将里面的软层放进锅里蒸煮一下,使其更加柔软坚韧。然后再用马毛或鹿、犴筋线将小块的桦树皮缝拼成几大张。覆盖时由下至上一层压一层,并用铁钉在角上的皮带子将其固定在木杆上。也可以用芦苇穿成帘进行覆盖。冬天,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 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斜仁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 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再加点盖物,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仁柱”就建成了。

“斜仁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皮、狍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斜仁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斜仁柱”一字排列,门朝相同的方向开,因为“斜仁柱”正面是他们供奉神的地方。“斜仁住”内部朝门开的铺位叫“马路”,左右侧的铺子叫“奥路”。铺位席地,镶有木沿,铺干草,草上是皮褥子。地中间是一堆火,用以取暖、做饭和保存火种,“玛路”是供神的地方,只许男人坐卧,“奥路”是老年夫妇的席位,铺位里侧放着随时用的粮食、衣物。鄂伦春人为适应游猎生活之特点,家俱几乎都是轻巧耐用的桦皮制品,主要有碗、筷、桶、针线盒等,并配上各种颜色图案和花纹。

“斜仁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