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着200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着古老的制作工艺;它散发着神秘的香味,曾被皇帝钦点为贡品。它就是界首茶干。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寻的时候,途经江苏界首,突然被一阵异香所吸引,于是决定弃舟登岸,就是在这里下的船,到底是什么香味能把皇帝也吸引下船呢?
界首镇位于扬州市北部,因为地处三个县的交界处,所以被称为界首。在过去,界首镇是京杭大运河畔一个重要的邮政驿站,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各种物产极为丰富。而发出异香吸引乾隆皇帝的就是界首镇的一样名小吃,叫界首茶干。据记载,当年鼎盛时期,镇上制作茶干的作坊多达十几家。只要在镇上随意走过,就会有香喷喷的茶干香气扑面而来。
老人早上起来,把干丝撕下来吃,吃着就像鸡肉一样。慢慢品尝,越吃越好吃.回去当零食吃,这个有嚼劲,越嚼越有味。既适合喝茶,又适合下酒,而且还有鸡肉味,这茶干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光从外表还真看不出来。其实呀,这界首茶干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成的豆腐干。因为过去经常被用作喝茶时的茶点,所以又被称为茶干。
茶干,形如钱币,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乌黑发亮,挺漂亮,上面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不管是香气还是味道,都和豆腐干不一样。
首茶干的确是有特点,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也是一口气就吃了好几块,觉得味道异常鲜美,当即降旨界首镇的官吏,要他们每年进贡一万块。从此界首茶干开始远近闻名。
和其它豆制品一样,要制作界首茶干首先要泡豆,磨浆,然后用盐卤将豆浆点成豆腐脑。不过从制成豆腐脑往后,界首茶干的制作工艺就完全不同了。
茶干是用特制的工具——蒲包压制而成。用专制的铜勺在大缸里舀出“豆腐脑”,熟练地填入小蒲包,再用手把蒲包旋紧,整整齐齐地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上大概可以放80个小蒲包,放好10板后,将木板一层层叠好,加力压制,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挤出,再将蒲包剥去,茶干就初步成型了。其后还要进行提白去味、熬煮入味。一块小小的茶干,要经过20道工序,精制茶干还要再加4道工序。
用蒲包压制出来的茶干带有一种天然的蒲草香味。看上去圆润饱满,摸起来密实而有弹性,而且表面还形成了凸凹有致的蒲草花纹。看起来非常独特。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