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腊汁肉夹馍可称古城小吃一绝。说腊汁肉夹馍首先要说夹腊汁肉的馍,夹腊汁肉的馍叫“白吉馍”,白吉馍也就是发面烧饼,在西安叫起面。但它与一般的烧饼做工不同,第一,面要好。第二,和的面比一般的烧饼面要软。第三,烙饼的的方法稍有不同。一般的烧饼面坯为饼状,而白吉馍的面坯为碗状,烙馍时碗状面坯的碗底朝下进行烙制,这样烙出的馍的火色非常漂亮。烙制好的白吉馍边缘有毫无火色的白边,白边内侧有一若隐若现的火色线,火色线形成一个很周整的圆,圆圈内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图案,很漂亮。出锅的白吉馍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馍瓤绵软可口,馍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图案就象一个汉朝的瓦当。白吉馍上不带火色的地方不带一点杂色,洁白如玉。白吉馍带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倒好处,色如褐翡。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腊汁肉夹馍”的“腊汁肉”要选上好的猪肉去骨用老汤也就是腊汁汤文火炖制。炖腊汁肉时汤锅里都放什么调料,这是商业秘密,一般不传外人。据说一般配料中有桂皮,草果,丁香,八角,小香等物,比较特别的是大块的冰糖。冰糖在煮肉时起什么作用?腊汁肉出锅时那种透明的色泽,润亮的外表和饱含腊汁的那种柔软的质感可能就与冰糖有关。腊汁肉一般要煮一夜,前半夜煮,后半夜闷。因为煮肉的腊汁用的很浓,肉煮一夜也不会化。
煮腊汁肉不但肉要好,料要精,而且最主要的是那锅陈年的老汤。前几年《西安晚报》介绍樊记腊汁肉,说那锅煮肉的老汤有上百年的历史,此话不假。樊记煮腊汁肉的大锅直径有三尺有余,中储老汤,老汤的颜色为酱红色,很稠,其上有油,厚寸许。煮肉时要再加料,加水,将老汤的浓度调止适度。再将肉切成长约尺五,八寸见宽的方块,整齐的放入锅中。肉上压一井字形木格,格版上放青石数块,将肉压入汤中,其后用文火轻煮慢炖经夜始成。煮成的肉软若脂膏,饱含汤汁。色如黄翡,光鲜明亮。它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馥气馨,入口即化。
腊汁肉夹馍一般黎明时分就开始营业,但在卖腊汁肉夹馍的时候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只能肉等馍,决不能馍等肉。为什么?假如烙好一大堆白吉馍等着夹肉,馍放的时间稍微一长就皮软了,也就失去了白吉馍皮焦酥,瓤绵软的口感。卖肉夹摸的时候先将已经酥软的肉慢慢的从锅中用漏勺托出,放到案上,用刀将肉的精肥分均,等摸出锅。馍一但出锅,面案的师傅就将刚出锅的热馍立即送到肉案,肉案的师傅就立即将刚出锅的热馍从侧边刨开将肉夹入馍内,再在馍上裹一条三指多宽,一扎多长的白麻纸递到食客手中。这时的腊汁肉经热馍一夹,腊汁肉中的腊汁就全部浸入馍瓤之中,馍瓤含腊汁为饱和状并有少量的腊汁从焦酥的馍皮龟裂出溢出。下来就可以品尝了,吃腊汁肉夹馍要趁热,一口咬下,腊汁肉夹馍的馍皮的酥,馍瓤的软,肉的香,汁的淳全在不言之中。
汁肉在战国时称“寒肉”。“寒”是“韩”谬音,指韩国。当时韩国位于现在秦晋豫交界地带,所制腊汁肉闻名遐迩。秦灭韩后,“韩肉”制法传进长安。现在西安最有名的腊汁肉当属樊记腊汁肉,历史已近百年。选肉考究,调料齐全,火候独到,故色泽红润,酥软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美誉。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