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中华饮食 >

【昆山奥灶面】三烫三热,味美鲜醇

2009-07-14 13:3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宝船
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

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

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奥灶面的来历,据说与风流天子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三下江南之时,一日微服远足,不带随从。至晌午忽觉腹饿不堪,至半山桥时忽见一村舍前有位老妪正操勺烧面,灶面上龌龊至极。乾隆皇帝顾不上许多,急向前恳请一碗,吃了一口,顿觉味道极佳。天子便铭记在心,后来恩赐“奥灶”之名,同“龌龊”两字谐音,从此便芳名远扬。后人又不断提高发展了其汤料配方,采用清香四溢的丁香、沁人心脾的桂花、鸡汤、卤汁、茴香等香料精心调配而成,又加上强身祛邪的中药,成为如此美妙的佳肴。

吃奥灶面最正宗的地方,是位于浙江昆山玉山北路上的奥灶馆。那里千余平方米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廊庭回绕,古朴雄浑。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心灵手巧的陈秀英本来就擅长精细小吃烹调,她虚心征求意见,精心烹饪制作,果然非同凡响。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顾客盈门,名声四扬。解放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的意思和谐音,正式命名为“奥灶馆”。

几大碗热气腾腾的面上桌了,一看便是高汤,白白的、醇醇的,面是细细的,很筋道很整齐的样子,上面还卧着一个大大的鸭腿。先是小啜一口汤,顿时,一股鲜热的感觉便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这时周围已是一片“咝咝咝”的吸面声。一会儿工夫,一大碗面几乎已见底。回味面的口感,只觉得筋道中带绵软,爽爽滑滑中吞下肚的,似乎是面,似乎又不是面。

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饺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饺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

奥灶面中最负盛名的则是红油爆鱼面和白汁卤鸭面。只见上桌的红油爆鱼面,宽汤细面,汁红油亮,鱼香扑鼻。细视时,却没有常见的热气,但当食客用筷子将面轻轻一挑,热气腾然而起,此时细细品味,只觉得筷热、碗热,碗内的面、汤、浇头更热,即为人称道的“三热”。一般店家难以做到,既具浓烈的苏锡风味,又别具一味。白汁卤鸭面同样令人欲罢不能。其采用传统的烹制方法,烹制时每锅放入10只昆山大麻鸭,水煮至将沸未沸时,倒入食油至锅面形成厚厚的油层。这样卤煮鸭子,下面文火炖煮,上面密不透气,保持了卤鸭的原汁原味,再配上与众不同的调味,使卤鸭味道纯正,鲜嫩爽口,卤鸭的原汁即为白汁卤鸭面的面汤,自然成为昆山奥灶馆的一大特色。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