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中华饮食 >

【瑶族美酒】瓜箪酒:瑶寨深处美酒飘香

2009-08-11 14: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瑶族人民待客热情,有客上门,即用家酿酒盛情款待,以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瓜箪酒”。这种酒既吃酒又吃糟,浓郁香醇,清甜宜人。

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多居高寒山区,劳动强度相当大,经常要以酒来活血御寒;加之瑶胞好客,亲戚朋友来了,要以酒相待,开怀畅饮。因而大多数男女都爱喝酒,特别喜爱自家酿造的“瓜箪酒”。

很久以前,瑶胞们便把苞米、黍子、小米、番薯丝、芋头等混合在一起蒸煮成“酒饭”,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从山上所采药草碾成的特殊酒曲粉,撒在“酒饭”上拌匀。拌好酒药后即盛入大缸里,只压半实,两天后再在“酒饭”中开个碗口大小的“酒井”,然后加盖密封保温。半个月后揭开缸盖,此时“酒井”如泉,酒液欲溢,酒香扑鼻而来。至此,则可将酒糟拌匀,再转盛入坛中腌放,储存期可延长至数月甚或一年以上。放得愈久,度数愈高;若密封好,中途不开启,其酒精度堪比“老窖”。

酿制“瓜箪酒”以杂粮为原料,如玉米粒或碎玉米、小米、旱禾米、红薯丝等混在一起蒸饭,然后将农历八月十五上山采集的山药制成的特种酒曲药粉撒在酒饭里拌匀。拌酒药时对温度特别讲究,因为酒饭由多种杂粮组成,粗细不一、长短不一、干湿不一,且四时气温不一,如果温度掌握不好,就不可能酿出好酒。拌好酒药后,盛入缸中,压个半实。然后在酒饭中开一个小碗深的酒井,将缸加盖,并保好温。两天后酒即酿成,揭开缸盖,可见“酒井”中已是满满的“香泉”。这时又将酒拌匀,盛入坛中腌放,保存期延长至数月或半年,这酒便是瑶家的“老窖”。

饮用时从酒缸里取出,掺兑开水或用锅熬煮后,用一个别致的葫芦瓤,即所谓的“瓜箪”,将酒舀出盛入碗中,即可饮用。这种酒既能喝酒水,又能吃酒糟,苦甜相混,浓郁香醇,饮后令人回味无穷。每年夏秋两季上山劳动时,瑶民们常常用竹筒盛着带到山上,休息时,将此酒兑入深山清泉,酒味清甜而凉爽。大家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可以止渴,亦可充饥。秋冬时节,便成了待客的佳品。在瑶家饮“瓜箪酒”时,常可听到“苦年,苦年,再来一瓜箪(瑶语,即好酒,好酒,再来一碗!)”的赞酒声,便饮酒的客人们无不连连叫好,沉醉于这瑶家佳酿之中,留连忘返。

由于喝酒时酒仍在大锅里,如果浓了可添水,淡了则可加酒糟,酒精度可随意变化。饮上几碗后,女主人会适时把瓜箪酒的度数再降低一些,以免酒量浅的客人不胜酒力。

瑶族人民待客热情,有客上门,即用家酿酒盛情款待,以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瓜箪酒”。这种酒既吃酒又吃糟,浓郁香醇,清甜宜人。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