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产于太谷得名。字最早叫甘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香、酥、甜、软而得名。明末清初,在太谷城东南沟子村有一家由襄垣人开的“饼面铺”,由老字号“文成堂”继承了这一技艺,闻名于省内外,后改名为太谷饼。
相传在明末清初,太谷县城东南的沟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经常在夜里想吃饼子。可对佣人们从城里买回的各种面饼,她不是嫌油腻难吃,便是嫌干硬难嚼。那么到哪里去买太太喜欢吃的饼子呢?这可难坏了她家的佣人。消息传到县城一家烧饼铺里,掌柜的为了做成这笔生意,特地让铺子里的老师傅设计出了一种甜饼。这种甜饼是由白面、白糖、芝麻油和鸡蛋清做成的炉烤实心饼,直径约12厘米,中间厚约3厘米,其表皮色呈茶黄,上面还粘有脱皮的白芝麻。太谷饼具有酥而不硬、软而不绵、香甜不腻的特点,而且即使存放一个月后,它的色、香、味也不会改变。
它传承了我国传统食品——胡饼(由西域引进而来的一种烤制类食品)的制作原理,用特定的精选主辅料,经过考究的原材料配方,采用传统的发酵、熬稀技术以及特殊的炉烤工艺制作而成。其表皮为茶黄色,并粘有脱皮的白芝麻仁,具有酥、软、香、甜的特点,即酥而不碎,甜而不腻,香甜可口,久放绵软。
太谷饼是晋商鼎盛时期的产物,与晋商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曾被慈禧太后御点为皇宫贡品而享誉京师,并曾辐射到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
太谷饼是山西面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保留了我国面食文化形态,并使其得以传承和延伸。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