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族服饰 >

【马树服饰】遗留的民族民间文化符号:一部乡村文化史(2)

2009-04-29 13: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陈正彪
刺绣者这样做,完全是从图案风格的协调性权衡的。而且,在村庄,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动物、植物本身就是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村民

刺绣者这样做,完全是从图案风格的协调性权衡的。而且,在村庄,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动物、植物本身就是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村民眼中都是同等重要的生命形态。在巧家的一些地方,曾流行给核桃树“喂饭”的习俗,期望来年果实累累。给植物“喂饭”,只有孩童般纯真浪漫的村民才具备这样的想象力。所以,在小小的围腰口上,赋予了她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憧憬。

马树女性所着绣花鞋制作程序并不复杂。先用破旧布片、面浆打布壳,布壳晾干后,按鞋样把布壳剪出所需大小的鞋底、鞋帮,用特制的麻线纳鞋底、普通线纳鞋帮,再在鞋帮前方刺绣,最后将鞋帮上在鞋底上,一双精美舒适的绣花鞋就做成了。绣花鞋的造型由于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青壮年女性所穿绣花鞋鞋尖圆柔,图案集中在鞋尖;年老女性所穿绣花鞋为“尖尖鞋”,鞋尖尖耸,且鞋帮通体绣花。绣花鞋上的图案也以鞋尖为中心,对称伸向两旁。跟围腰相比,绣花鞋上的图案,内容更为丰富,造型更生动有趣。除了植物外,人物、动物也是主要表现题材。在同一只鞋上,大红大绿、对比调和的丝线把夸张变形的人、牛、狗、鸡、鹅、鱼、蟮、庄稼、果树、鲜花绣在一起,这些童话般天真浪漫而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图案把农耕时代村民的生活理想表达得至为生动而真切。绣花鞋上的图案有相对固定的造型,甚至有特定的内涵,好些图案本身就是民间典故的图解,原样用较厚的纸剪成,可以不断复制,在女性中代代相传。

千百年来,在多少个马树这样的乡村,在一个个寒来暑往的岁月里,因为那些勤劳能干的女性,村民们永远生活在吉祥喜庆里。不难想象,当完成一天的劳作卸下重担,洗去腿上的泥巴,伺候一家人用过晚饭,她们在如豆的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是何等的诗意。凭着一双纤纤细手,她们把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对生活的信念,对家人的祝福,或是对心上人的思念,一针针细细密密地绣上了围腰口和鞋帮。这些植根于泥土的乡村艺术家,她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很多人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有的甚至一辈子没有过正式的名字,但她们心手相传,把一整套民间服饰符号体系传承了下来,成为一部生动的乡村文化史。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