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把 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即“世界读书日”。2007年4月23日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被过滤广告
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
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
2000年,受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启发,“世界图书之都”启动。每年有一座获选城市以“世界图书之都”之名庆祝和传扬人类的图书事业,开幕于当年的4月23日,结束于翌年的4月23日。
首个“世界图书之都”,马德里诞生于 2001年,2002年的冠冕则戴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头上,接下来的几年,分别轮到了印度的新德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意大利的都灵市为“2006世界图书之都”。2007年的“世界图书之都”已经选好,由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担任。
在意大利,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大旅行 ”(GrandTour),指的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知识分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式的必需“洗礼”。大旅行的参与者名单里,包括了歌德、司汤达、莫扎特、拜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之旅”。2006年的“重游大旅行”,从南到北的意大利之行。从5月底从西西里出发,全程将在 2007年4月结束于终点站米兰。
在英国,当地往往把“读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举行,据统计,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每年3月20日至24日,在法国等13个国家里,会由一个从4岁到94岁的读者组成的评审会,分成 6种阅读阶层,给第十一届“时间文学奖 ”投票。评选结果将在4月23日揭晓,同时在法国会有颁奖仪式。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作为读书日缘起传说的发祥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
在日本,东京的孩子在世界读书日最受优待。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在韩国,韩国政府一般在 4月23日会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气,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在墨西哥,与“世界读书日”关系最密切的,是创立于20年前的瓜达拉哈拉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在以西班牙为母语的国家中最大的图书市场。每年集中于此的大量出版商、文学经纪人、阅读公关、翻译家、图书馆管理员等,都会进行商业或专业性的交流,超过 35万人,会在书展的9天里来到瓜达拉哈拉市参观这个全拉美最大的文化节庆。
(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