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江河水涨、粽子飘香的端午时节,我的心中就不由得涌现出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发生在湖南汨罗江边的那悲壮的一幕:江水滔滔,天高云暗,一个面色憔悴、形容枯槁、长发披肩的老人深情地凝望着眼前的山水草木,花白胡须迎风飘动,嘴唇微微颤抖着,似有千言万语要向苍天倾诉。沉吟良久,他陡然怀抱着一块沉重的石头,纵身跳进了滚滚汨罗江,滔滔江水即刻无情地吞噬了他羸弱瘦小的孤单身影。
这位老人就是两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称颂的屈原,我国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从那以后,每年的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屈原的悲剧,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战国七雄中,论实力,楚国是唯一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怀有强烈政治抱负,极具战略眼光,时任左徒(相当于副宰相),“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的屈原,起初由衷地想辅佐楚怀王成就一番统一霸业,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选贤任能的内政改革措施和结成六国联盟、合纵打败秦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楚怀王的采纳。可是不久,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屈原遭到奸佞小人的嫉恨,在各种谗言面前,楚怀王逐渐疏远了他,先是让他赋闲任三闾大夫,最后逐出朝廷,流放在外。眼看着楚国一天天掉进秦国“虎口”,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屈原,忧国之心如火焚烧于胸,满腔悲愤中,他以独创性的艺术手法,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千古绝唱,把自己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奸佞小人的愤懑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后人吟咏之,感叹之,垂泪之。令人惋惜的是,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的时候,屈原带着对自己祖国的深情眷念,纵身跳进了滚滚汨罗江,留下了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