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提供家庭温暖是最好的灾后心理重建

2009-05-09 11: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雷泓霈
经历过如此大的地震灾害之后,灾区的心理重建问题,一直让人放心不下,因为失去亲人后,相当一部分老人将要在孤独中过日子,会陷入郁郁寡欢的精神误区。如果长久处在这样的环

经历过如此大的地震灾害之后,灾区的心理重建问题,一直让人放心不下,因为失去亲人后,相当一部分老人将要在孤独中过日子,会陷入郁郁寡欢的精神误区。如果长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形成“孤独不良”现象,甚至会发生“孤独死”现象。

据报道,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作为灾区复兴的象征,日本在灾区修建了一批新的住宅。尽管这些住宅成为了劫后余生者的新家,也成为许多老龄人的终老之地,但在那里,因孤独而死亡的事件却接二连三地发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因为那里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区,有的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一个朋友。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孤独死’成了劫后余生者的最大问题。根据兵库县警方等的统计,大地震后的十年内,孤独死亡的人至少有560人。”

孤独也可以杀人,这些老人幸运地逃过了地震灾难,却未能逃过“精神地震”、“孤独强震”。灾后的孤独、冷落和深层悲伤,会形成如此强大的心理动荡和负面淫威,原来心理重建是一个如此循环往复、不能间断的持续环节。为此,救助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受伤灾民的心理需要,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经济救助后,还要发动社会、医院等公共资源为他们提供必要而且稳定的心理安慰、家庭温暖。让灾民充分认识到,虽然没有了“小家”,却有“大家”。失去了亲人,却得到了社会温暖,输送持续和不间断的社会温暖,让他们摆脱孤独、郁闷、恐惧造成的精神阴影。尽早让灾民从灾难阴影中摆脱出来,成为拥有心理健康、内心和谐的现代公民。

灾民个体陷入了孤独误区,社会就有责任帮助他们。这两天网上正在热传“认领一个灾区爸爸妈妈”的倡议。也就是说,面对灾后心理重建的艰难性、长久性,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因为心理重建更是一种感情投入和家庭温情的化解。所以,如果有更多的家庭积极响应“认领一个灾区爸爸妈妈”的倡议,向灾区老人奉献“孩子一样的爱心”,这种由更多个体燃烧起来的社会温暖,将成为化解心理创伤的最好手段。

全社会行动起来,多播洒感情爱心,哪怕一句话、一个电话、一个小礼品,这对于灾民就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安慰,毕竟他们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我们在自然状态做出来的关心、关怀和亲人般的人文温暖!

(责任编辑:中国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