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的烟花专卖点前人头攒动,汶川县半高山区的秉里羌寨农家挂满香肠和腊肉,江油灾区群众千里感恩送春联……新年来临,四川地震灾区的群众正满怀感恩奋进之情,度过灾后第一个春节。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心系灾区,自发地无偿献血、为灾区捐款。春节前,全国人民再次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过冬,据四川省民政厅统计,截至2008年11月12日,收到省外捐赠支援棉被49.2万床、棉衣裤40.1万件(套)。
灾区人民也自发地用各种形式表达感激之情。1月中旬,江油市举办“江油群众千里送春联,感恩河南援建情”活动,10名志愿者带着乡亲们的深情辗转千里,将山村农民书法爱好者书写的512副春联送到河南。都江堰市聚源镇村民张富全代表乡亲们,不远千里带着腊肉、橘子等四川特产来承德,感谢承德人民的无私帮助。聚集了太多痛、太多爱的北川中学,也专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孩子们的感恩先从自己的言行做起,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不浪费一张纸,爱护每一棵花草。
除了感恩之情,四川灾区人民正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灾后重建。目前,汶川全县需要重建的农房,在建率达80%,已完工的占17%。预计全县将有3000多户村民可在春节前迁入新居。2009年国庆前,全部重建农房有望完工。城镇居民住房也有望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重建。
震后新年烟花盛开
平整的柏油路一路向前,“去汶川过年”全国媒体采访车队只花了一个小时,就从都江堰来到映秀。过了漩口,山上就是真正的震中。再前行1公里,就是著名的漩口中学,倾斜的校舍依然,没有一个人,很安静。倒塌的校舍前,是板房中的医疗中心,旁边的医院餐厅,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探头进去,原来是援建的工作人员在聚餐。
对面的安置板房里,也有几户人家围坐一起。这是提前的团年饭,住在同一排板房的4户人家往往选择昨天吃一个大团年饭。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这些本来分住各村的人们已经亲如一家。
入夜,灯火渐渐亮起,空气中飘来阵阵鞭炮烟花的硫磺气息,一阵浓厚的年的味道。每过一阵,就会有烟花从某处升起,一朵一朵,绚丽得很。
河对岸的板房顶上,有个显眼的招牌—— “印象映秀”,这是一家茶馆,我们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茶馆再向里,有一片尚未清理的瓦砾堆,用一根绳子围住,上面挂了个小牌子,“危险区域 禁止进入”,映秀青年梁飞的工作,就是负责看守这里,不让闲杂人员进入。“因为里面还有些危房,怕有人进来看,出危险”,梁飞说。他们两个人一组,轮流值班。天已经黑了,他赶紧将路灯点亮,然后回到路边的小帐篷里,那里只有3张凳子,他独自默默地坐在炉子边,炉中的木柴发出微弱的光,将他的脸映得一明一暗。
梁飞说,他本来在成都亲戚的家具店里帮工,地震当天,他不放心家里,连夜走路回到镇上。他家房子就在他看守的这片废墟里,不过家人都还好。然后就一直留下来,救人,拆建,什么都干。形势稳定之后,他得到了现在这份工作,每个月有千把块钱,生活还是没问题的。“我打算过段时间就结婚了,女朋友是新都人,现在就在我家住着呢。”谈起未来,他说走一步算一步,起码等家里房子修好了再说。“其实我们镇上的生活还是很好的,以前家家都有个沙场,洪水季节冲下的沙拦成一堆,就有人来收,每年也能有十来万元的收入。不过地震将大部分沙场都毁了,估计以后也不允许搞了。”
在漩口中学门口,小陈跨着摩托车跟妈妈说话。他在成都工作,刚刚回到家,镇上通知,年三十有中央领导参加的重大活动,要实行交通管制,所以赶紧跑到集市买了一点烟花,准备年三十晚上放一放。“我这摩托车地震的时候放在车库里,房子塌下来的时候,刚好有根梁挡在车上,家具全部都没了,只有这台摩托车还在。”说话间他不时拍拍摩托车的油箱,看得出来他很珍惜地震后唯一留存的家当。
小陈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那些地震遗址也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川西旅游,“我们这里本来旅游就很发达,所以以后的日子应该也不成问题的。”
而镇外一小村里,临时搭建的木架房子的墙壁还只是蒙上一层油毡布,但是农民们还是家家忙着贴春联,这是政府发给他们的。“春到人间黄牛忙”,充满农耕气息的对联,质朴而温暖。
(职责编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