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全面恢复、三年全面提档、五年全面升级”。力争率先在成都市三个重灾区中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全面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大幅超过灾前水平。这,就是崇州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
“三年时间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资金总投入不低于17亿元!”崇州的灾情牵动着重庆市人民的心。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公布后,重庆市立即部署对口援建崇州工作,用真心、动真情,用最大能力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
川渝一家携手建家园
“三年时间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资金总投入不低于17亿元!”重庆市接到中央安排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的任务后,响亮地提出了三年计划!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主要领导数次亲赴崇州市考察调研,要求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实现让中央满意、让灾区满意、让全市人民满意的“三个满意”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强调,“巴山蜀水,手足情深”,对口援建崇州市灾后重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的信任,任务艰巨而光荣,重庆会全力以赴,有序、有力地帮助崇州灾区渡过难关。
随后,重庆市各级领导亲赴崇州指导和帮助崇州市灾后重建,不仅带来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和重庆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殷切关心和深情厚谊,彰显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更为崇州广大干部群众重建美好家园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特大地震不仅检验了巴蜀同根、成渝同源的血脉深情,同时也以特殊的方式迎来了成渝携手、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崭新阶段。
市长挂帅“一个口子”通命脉
在援建过程中,重庆市政府成立了由王鸿举市长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崇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对口支援规划资金管理、驻崇州人员管理、社会帮扶工作管理、跟踪审计管理、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
此外,重庆市援建崇州办与四川省、成都市和崇州市相关部门建立起“一个口子”对接的工作机制,建立起主城区对口支援崇州市9个重灾乡镇的工作机制,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也参与到对口支援工作中来。崇州市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由崇州市委书记范毅,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建平任组长,制定并颁布了《崇州市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针对援建资金的使用问题,重庆市财政局和崇州市财政局签订了《重庆市对口支援崇州市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协议》,有效保障了重庆援建资金的使用。
根据双方签订的《重庆市对口支援崇州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议》,采取了重庆为主实施项目与崇州自主实施相结合、“硬件”与“软件”项目相结合、“交钥匙”与“交支票”相结合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援建形式,确定了重庆市三年援助实物总量达17亿元的目标。经过双方多次协商沟通,已经确认的重庆市援助崇州市项目共计72个,总投资14.15亿元。其中,52个基本建设等硬件项目中包括崇州市沿山抗震应急快速通道等5个“交钥匙”项目,以及幼儿园恢复重建项目等47个“交支票”项目。20个智力援助等非基本建设性质援助项目则包括道路建设的前期工作3项,医务人员、师资力量、劳动就业等培训3项,慈善总会、总工会、科协、残联和审计局等对口支援5项,教学设备、救护车、冬衣及棉被、警用设备等捐赠及捐建项目7项。
重建家园作品50年不落后
去年6月至今年1月,重庆市儿童医院心内科的援建医生为崇州16名先天性心脏病人进行了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术治疗。记者了解到,自去年6月对口支援崇州以来,重庆市已派出了4批共计221人的卫生医疗队。重庆市还建立起一批对口支援崇州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基地医院,3年内将接收崇州市600人次医务人员前往重庆进修培训。
“用专业精神严格搞好援建项目,让重庆在崇州留下的作品至少50年不落后。”这是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对重庆对口援建项目提出的期望。承载着重庆人民的一片情意,重庆市自主实施的一个个对口援建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怀着感恩之心实现“两个加快”,66万崇州人和重庆对口援建人员一道,正建设更加美丽、富裕的新家园。
“6月上旬,重庆市对口援建崇州项目永久性纪念标志图将正式确认。7月,将完成第一批援建项目永久性纪念标志的制作与安装。到今年年底,52个项目的永久性纪念标志的制作与安装将全部完成。”崇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援建项目的攻坚之年,崇州市首先将加快推进以重庆市为主实施的道路、医院等4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其中,重庆路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4亿元(工程总投资的40%);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力争在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1.9亿元(工程总投资的70%)。到今年底,除了图书馆、实验幼儿园以外的45个项目将全面完工(图书馆、实验幼儿园项目2010年6月底完工),全年力争完成投资3.5亿元。
(责任编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