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欧阳山尊:中国话剧最忠实的守望者

2009-07-18 15: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阳
欧阳山尊,原名欧阳寿,1914年生于湖南浏阳,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在解放前开始从事演艺事业,解放后参加组建北京人

欧阳山尊,原名欧阳寿,1914年生于湖南浏阳,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在解放前开始从事演艺事业,解放后参加组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焦菊隐、夏淳、梅阡三人并称为“北京人艺四大导演”。代表作有《白毛女》、《春华秋实》、《日出》、《带枪的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他的导演风格气势磅礴,感情浓烈,节奏鲜明,富于时代精神。直至逝世前,他仍活跃在戏剧战线上。

1907年,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建春柳社,在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主张争取自由解放,翻开了中国话剧的第一页。

7年后,一个取名欧阳寿的男孩在湖南浏阳出生。

几十年后,几乎与中国话剧同龄的这个男孩,与焦菊隐、夏淳、梅阡等人一起,开创了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话剧风格。他后来的名字——欧阳山尊,被庄重地镌刻在中国话剧史上。

2009年7月2日15时20分,这位被誉为中国话剧“活化石”的艺术家,走完了他95岁的人生。

“生于忧患,老于安乐,留得余年,报效祖国”

一生与中国话剧共命运

也许从幼年过继给伯父欧阳予倩那一刻起,欧阳山尊与话剧的姻缘就已经写定。

早在中学时代,欧阳山尊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话剧创作演出活动,并经常为欧阳予倩的戏剧担任舞台监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杭州参加“五月花”剧社的演出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演出了《都市之角》、《雷电》、《油漆未干》等剧目。“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宋之的、崔嵬一起,从上海出发,先到达西安前线。之后,随着日本人步步紧逼,只好离开。因为交通困难,欧阳山尊用八路军办事处给的100块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了800多里路,于1938年赶到延安,投身解放区的文艺工作。

直到晚年,抗战前线的生活仍然铭刻在他心中。他曾经无限感慨地说:“那时真是年轻啊,心里总像燃烧着一团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次演出结束,老百姓给递上一缸子白开水,往手里塞把花生或红枣,心里就很满足了。”

2007年,他为中国话剧百年题词:“虽届耄耋,壮心不已”,形容自己是“生于忧患,老于安乐,留得余年,报效祖国”,并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了一首词:“虽耄耋,壮志丹心,余辉未减。功名利禄尘与土,艺海弄潮有年月。迄今日,痴活逾九旬,不思歇……”话剧老兵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戏剧应该回到大众中去,不能站在大众头上指手画脚”

始终强调话剧要与时俱进

在延安,欧阳山尊曾经为战士们演出《雷雨》,但战士们对作品的不解,引发了他对文艺创作的思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