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欧阳山尊:中国话剧最忠实的守望者(2)

2009-07-18 15: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阳
在陕北的一次集会上,他听了毛泽东作的关于艺术工作的报告后深受启发。他一生坚持走的就是“文艺要为大众服务”的道路。 1942年,他参与了延安文艺

在陕北的一次集会上,他听了毛泽东作的关于艺术工作的报告后深受启发。他一生坚持走的就是“文艺要为大众服务”的道路。

1942年,他参与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整个过程。在发言中,欧阳山尊提到实际斗争给予文艺工作者的鼓舞。他提倡要创作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肯定。当年,欧阳山尊策划执导了《虎列拉》、《求雨》、《打得好》3个独幕剧的演出。

1952年,欧阳山尊参与了北京人艺的创建,并担任党组书记、副院长兼副总导演。他与焦菊隐、梅阡和夏淳一起,积极探索中国话剧与戏曲的相互融合,构筑了北京人艺现实主义话剧风格。他所执导的《春华秋实》、《日出》、《带枪的人》等剧作,成为百年话剧的经典之作。

“战斗性、民族化和现实主义是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老人曾说,中国话剧是伴随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而诞生的,伴随着时代的风雨而兴衰沉浮,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不平凡的道路。

他始终强调话剧创作要与时俱进。晚年时,他对现实主义话剧传统的继承也越来越关心,提出北京人艺应该到中关村去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到农村去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戏剧应该回到生活中,回到大众中去,不能站在大众头上指手画脚,自命不凡。如今有些戏观众看不懂,只是一些人的孤芳自赏,不是大众化,而是‘化大众’,这样的戏剧脱离了群众。话剧需要打开局面,要靠文艺人的精神和追求。”

作为晚辈的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至今难忘最后一次与欧阳山尊同台演出:“那是话剧百年的一台纪念演出中,当年93岁的山尊老师坐在轮椅上朗诵完鲁迅的《过客》后,竟然起身大踏步走下台去。大家在老人的背影中,看到的是中国话剧生生不息的战斗精神。”

“我只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艺术生命一直很年轻

人生的最后几年,欧阳山尊仍为中国话剧殚精竭虑。为迎接中国话剧百年,他提前一年就递交给文化部一份开展纪念活动的报告;北京人艺重演经典名剧,他都会去参加建剧组会……作为北京人艺“现存”最老的导演,也是中国话剧界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艺术家,众人常称呼他“戏剧大师”,他却谦逊而不乏风趣地说,“我只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2005年,在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话剧演出中,91岁的欧阳山尊坚持要求上台,扮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和一个磕头场面的回族老人。因为年事已高,老伴阻拦他,他就偷偷地给导演写了一封信:“磕头这个场面我一定要演,而且可以演,但是在起身的时候,可能要人扶一把。”他说,自己不是为了过戏瘾,而是认为这是一个话剧老兵应该做的事。

导演李六乙说:“我跟山尊老师是忘年交,他比我的父辈还要大,但他艺术生命的年轻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可以说,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也是一个‘很老的年轻人’。”

欧阳山尊于2008年入院,今年2月因为肺部感染做了切开气管手术,此后5个月,老人一直非常虚弱。就在入院之前,他还在忙着撰写回忆录,筹备复排《日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去年夏天,任鸣来看他,他就一直说想再排《日出》。他说现在总在讲探索和实验,自己的话剧再排也是新的尝试”,妻子徐静媛说,“他的回忆录已经出版了,但是他已经看不到了。”

斯人已逝,斯言犹在:“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我出生于1914年,可以说是中国话剧的同龄人。我这一辈子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却从来不曾离开过话剧。我的生命是属于话剧的,我愿做中国话剧最忠实的守望者。”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