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数风流人物:一代“儒相”周恩来

2009-09-12 10:12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夏榆
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引自周恩来自述《我之人格观》

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

——引自周恩来自述《我之人格观》

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中国、全世界都为失去一位伟人感到悲痛和惋惜。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悼念他,表达对他的无限哀思,寄托对他的崇敬之情。

一辆白蓝相间的救护车,载着周恩来的灵柩开出医院,穿过北京宽阔的十里长街,后面跟着几辆小轿车,里面坐着邓颖超和周恩来生前好友同志。没有仪仗队,没有哀乐,只有哀伤的民众伫立大街两旁——据说多达150万人,他们闻讯赶来为已故总理送行。

在那个令人悲恸的夜晚,民众冒着零下12度的严寒,默默地等待着灵车的到来。灵车挂着黑色和黄色的丝绸饰带,满载着花圈在天安门广场绕行一周,然后沿着长安街向落日下的西山方向驶去,最后抵达八宝山革命公墓。

周恩来的骨灰被送到古老紫禁城的一个宏伟的殿堂存放三天,那个殿堂曾是中国历代皇帝拜祭社稷的地方。前来吊唁的中国人以及外国人穿过朱红色的院落,登上石阶,他们走到红色的骨灰盒前默哀,党旗半掩着骨灰盒,后面选挂着周恩来50岁时拍摄的照片。

中国的时局此时进入动荡和变幻的时刻。数月之后,热爱周恩来的民众利用每年一度纪念死者的清明节进行浩大的纪念示威。一万多个祭奠已故总理的花圈摆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

“不一样的宰相”

1976年是中国多难之年,周恩来辞世之后,朱德、毛泽东也相继离世。

唐山大地震使这个国家的哀恸达到极致。这一年3月,东北吉林降落一场大范围的陨石雨。在吉林市的北郊,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落下了一大堆石头。那些石头就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有大有小,最大的一块是1.7吨,落地砸了一个很深的洞。第二块有400多公斤,第三块是124斤,第四块80公斤,那些石头按照重量次序排下来,排到最后末尾的那一块只有1克。

这是一场普通的陨石雨。然而,因为周恩来的逝世,这些在3月8日落下的陨石被民间视为某种预兆。按照中国民间天人感应之说,一个伟人的逝世,可能一颗天上的星星也会陨落。那些从天而降的陨石被当地民众看成是周恩来的化魂。

陨石掉下来的过程令人蹊跷。陨石掉下来洒落的地方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几个县的范围。那些石头,高速地砸下来,砸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致命的,但是那么大的面积,几百万人居住的地域竟然没有一个人受伤,也没有一间房子遭到破坏,甚至鸡鸭鹅群也完好无损。

前往该地调查的科学家发现,陨石下落时有鹅群惊飞起来,然而最后在地里一根鹅毛都没有找到。有一个老乡背了一捆柴,一块石头掉到他背上的柴草里,可没砸到脑袋。当地老百姓把陨石的降落看成是周恩来的感应,他们觉得这些石头是总理的化身,认为这是总理爱人民的体现。老百姓哭了,他们把那些陨石珍藏起来,锁在箱子里,用香包包起来贴身挂着,希望总理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他们。

“不一样的宰相”,这是担任26年总理职务的周恩来留给中国普通民众的印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绵的战火中迎来新生的周恩来与他的党内同僚站在北京天安门高耸的城楼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从这个时刻起,世界逐渐知道了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

唯一的喝酒不醉的人

周恩来在延安时期就显示出无可匹敌的个性。一位西方观察家注意到,与其他领导人相比,周恩来显得非常整洁,“他的衣服不显臃肿,看起来合体并熨得平平的”。一个俄国人在延安的一次晚会上,发现周恩来吃得很少,是唯一的一个喝酒不醉的人。

周恩来关心每一件事,倾听每一个人要说的话,并时常亲切地拍拍与他谈话的人的肩膀或握握手。他是宿营中最勤快的人。他的私生活堪称典范,他的妻子邓颖超为他的形象增添了朴素而柔情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他的党内高级同僚们选择在中国帝王的紫禁城旁边一块静谧的地方住下来。它位于南海公园,人们称之为中南海。在这极为清静的地方,硕大的雪松和松树环绕着院落。他的新居显露出年久失修的样子,墙壁乌黑,房柱破裂,地面潮湿,窗户千疮百孔。

有关周恩来日常生活方面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流传很多。身为总理,周恩来树立了一个榜样。据报道,1950年代初期周恩来的月薪只有135美元。许多官员靠着各种酬劳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例如书籍的稿费,但是周恩来却拒绝人民出版社付给他这样的酬金。

他总是拒绝他的东道主、朋友和钦佩者们赠送的传统礼物,他故乡的共产党官员曾试图通过向北京寄送当地精美的土特产来对他们这位著名的同乡表达敬意。周恩来将他们捆好,并直率地附上一份国务院禁止收受各种礼品的守则,一起寄了回去。

他竭力阻止任何努力来修复他的故居。因为过于殷勤的当地官员多次要求这样做,他多次指示淮安县委将故居拆掉。周恩来就他的故居对同乡提出了要求:“第一,不要让人参观;第二、不要让在那里居住的人搬迁;第三、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不要修缮。”

由于严谨而认真的生活作风,周恩来在中国享有盛名。他是党内唯一尽力尝试将平等主义带到中国政治生活里来的人,他要打破旧的高人一等的政治模式。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公共生活中以真诚民主的方式严格认真地按照程序办事。这是他为什么受到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人的喜爱与尊敬的原因。这些非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有中国大陆的,甚至包括台湾、香港和在其他国家的中国人。

然而,正如后来的事实所证明的那样,中国社会及官场的惯性抵制和消除了这种改革。周恩来的很多努力成了过眼烟云。

“周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欧洲大陆对他的才华和智慧有着一致的印象。”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形容周恩来是他所见到过的“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三个人物之一”,“文雅,非常富有忍耐性,极为聪慧、机敏。”

周恩来固有的、由中国古老文明所带来的文化上的优越感给基辛格以深刻的印象。这种优越感以及伴随而来的“优雅而轻松的举止和似乎不费力就能抓住事物本质的技巧”,曾经缓和了敌对意识形态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使中美两国结束冷战缔结友好的双边关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