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数风流人物:一代“儒相”周恩来(3)

2009-09-12 10:12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夏榆
“思想的火花正在消失”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恩来的个人健康状况也开始不妙。1972年2月,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注意到周恩来经常吃一

“思想的火花正在消失”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恩来的个人健康状况也开始不妙。1972年2月,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注意到周恩来经常吃一些白色的小药丸,他猜想那是治高血压的药——周恩来对尼克松说那是治支气管炎的。在尼克松离开北京几天之后,周恩来的医生告诉他,他得了不治之症——癌。

人人都注意到周恩来的变化。他的一个西方问题助手在一次晚餐时说:“周恩来的皮肤变得几乎有些透明,他工作太辛苦了。我们怎么能阻止他工作呢?”

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安东尼-劳伦斯注意到周恩来那曾经极其生动的眼睛: “它们活泼得像是会说话一样,现在已经变得呆滞、疲倦了”。

1973年,周恩来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加强了他的地位。在这次大会的照片上,毛泽东身边分别坐着周恩来(他坐在原先由林彪占据的椅子上)和王洪文。王洪文来自上海,是“四人帮”中最年轻的一个。毛泽东这样对待周恩来好像是在显示他同意由周恩来接班。但老人家直到临死前也不让任何潜在的继承者有十分的把握。

这年秋天,当基辛格再次访问北京时,他发现周恩来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处境似乎不太妙。“他旧日的洞察力的思想的火花正在消失”。1974年春,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6月和7月,他的癌症加剧,但他仍在病床上坚持工作,并继续会见外国政要。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所作的报告可以说是他的政治遗嘱。在那次大会上,他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计划,即当时被中国人梦牵魂绕的“四个现代化”——“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10年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使人们注意到“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他的胜利意味着大部分军队将领已经集合在他的政府机构的后面,支持一个关于中国未来的、要求达到稳定和明显进步的蓝图,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喧嚣的争斗景象。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这个在20世纪中国最受人热爱、最有才能、最成功以及最激动人心的领导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周恩来在北京305医院住院期间动手术14次,但他仍同中央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谈话233次,会见外宾63次,开会43次。

周恩来最后的要求是,把他的骨灰撒向中国的江河湖海——这是打破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的一个革命性的要求。同时,周恩来还特别声明,不要为他建造纪念碑。

(责任编辑:长乐未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