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老铁路人讲述武汉解放前的一段“真空”时期

2009-09-12 11:18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佚名
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48年年底到1949年5月之间在武汉生活的那段日子。

江汉关

口述人:彭文旭(今年77岁,1983年从武汉铁路局退休,现居武昌)

口述时间:2009年5月15日下午

口述地点:武昌涂家岭

父亲在铁路系统当了一辈子工人,我从小就在铁路边长大,懂事以来就挺关注铁路上的大小事儿,对它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也熟悉。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48年年底到1949年5月之间在武汉生活的那段日子。国民党跑了,解放军还没进来,旧社会的终结与新社会的降临之间还隔着这么一段时间,是所谓武汉历史上的“真空”时期。”

——彭文旭

铁路上的斗争

“大老美” 车头“系”着个大铃铛

1946年,我们一家人从重庆返回武汉,住在汉口江岸机务段的厂门口(今下正街)。抗战刚胜利之时,江岸机务段不大,铁路上很萧条,有六七股轨道,靠江边的轨道上闲置着被炸坏的火车头、机车等。那时候我还是个少年,常常和小伙伴们爬上去玩,由于堆积的这些废物无人清理,灰尘泥土积满了厚厚几层,机器上锈迹斑斑,缝隙里竟还生出了野草。铁路上的情况也相当糟糕,路基上的石渣涂有泥浆,不通风,部分地方有坍塌,枕木容易腐朽,长时间又得不到翻新,所以火车速度降低,甚至偶有脱轨现象。

大约到了1947年年底,铁路名义上是“平汉铁路”,可连黄河都过不了,据说是黄河以北有八路军镇守,向北只能通到郑州。过了几个月,郑州也通不了了,只通到许昌,后来又退到漯河,再后来只到驻马店,1949年初则仅通广水。还有个怪现象,日本人投降后,留下的日本生产的火车报废的多,不够用。美国大老远运来支援中国的火车派上了用场,看起来非常气派,我们称它叫“大老美”,车头“系”着个大铃铛,火车快进站了,清脆悦耳的铃声远远传来。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牵引机车,由美国十轮大卡车改造而成。把汽车轮拿掉,装上特制的、适合在铁轨上运行的轮子,卡车司机用不着掌方向盘了,摇身变成“火车”司机。这种牵引车因为很轻便,容易掉头,速度很快,也容易对付糟糕的路基状况,所以很受欢迎。我们叫它“飞快车”。“飞快车”一来,汽笛鸣不停,好不威风,疾速之下,路两边的纸屑、轻物被它带到空中,漫天飞扬。

拆走了机器,我们还能靠什么吃饭?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