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贺光华回忆长征中刘伯承在5军团行军时说:当5军团已经基本上上路出发了,刘伯承才骑上马随后卫部队行进。我们司令部的同志都很担心他的安全。军团长董振堂一再催促他先走,他却非常沉着,很有信心地说:“你们都先走,我断后。”
(8)胡奇才回忆说:徐向前是红4方面军中最忙碌的人。他日理万机仍不失统帅风范,总能沉稳处置,应付自如。徐向前身体瘦弱,少语寡言,却有着惊神泣鬼的勇武。长征前夕,我见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单杠上翻上翻下,练得认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淋才肯罢休。为使自己能有个强健的体魄以适应艰苦环境,他总是利用可利用的机会,认真、刻苦、主动地磨炼自己。
(9)翻越夹金山时,董必武等老同志坚持把马匹让给伤病号骑,自己拉着马尾巴随大队走。中央休养连翻过夹金山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一个人掉队,那时在山上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10)过草地时,红2军团6师师部的几个警卫员不晓得怎么保存下一小块草鞋上的牛皮。他们把这块牛皮的两面烧得焦黄焦黄,用小刀刮得干干净净,拿来给政委廖汉生吃,说:“政委,你饿吧?快吃吧!”廖汉生一听就火了:“我饿,你们就不饿?为什么就该我吃?真是莫名其妙!”“你是首长嘛。”警卫员们不服气地嘟囔道。廖汉生却狠狠地把他们几个批了一通,吓得他们垂着脑壳一声不吭。最后还是警卫员们吃了这一小块烧牛皮。
(11)在长征中任红2军团6师政委的廖汉生回忆说,过草地时,为了指导部队采食野菜,我们根据上级政治机关下发的材料向战士介绍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我也根据自己在湘鄂边界的大山里打游击的生活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野菜。有时碰到了不认得的野菜,我们师长、政委先尝尝,证明确实无事,再向全师推广。
(12)廖汉生回忆说,红2军团6师18团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长征中屡屡担负重要任务,完成得都相当出色。这与该团历任政治委员是密不可分的。18团首任政治委员是余秋里,在则章坝战斗中为掩护团长时失去了左臂;第2任政委杨秀山在六甲战斗中负伤;第3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给部队筹粮时牺牲;第4任政委周盛宏在成县战斗中率领部队反冲击,中弹阵亡。
(13)颜文斌回忆说,战争年代,师的干部、团的干部必须靠前指挥,必须冲锋在前,必须撤退在后,不然士兵怎么能听你指挥。长征时,肖克、王震上山时,都在前面拿马刀砍草开路,我们这些下级军官能不靠前吗?
(14)红军长征途中,胡炳云任红1军团2师4团6连指导员等职。凡遇硬仗、恶仗、关键之仗,胡炳云必率官兵打先锋,做尖兵。腊子口之役,胡炳云率10人为敢死队主攻,11把大刀于敌群中左砍右杀。他两腿负伤竟无感觉。直罗镇之役,胡炳云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杀向山顶,与敌肉搏4小时,被敌一弹击中腹部,当场昏迷。山城堡之役,胡炳云亲率两个连,冲上山城堡山头。因天黑难辨敌我,胡炳云摸着敌人帽徽与之扭打拼杀至东方发白。
(15)强渡乌江勇士之一的红1军团2师4团3连连长毛振华,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他打仗勇敢,像只猛虎。当4团政委杨成武挑选强渡乌江战士时曾怀疑过他的水性,他当时就把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
(16)胡炳云回忆:在腊子口之战中,大刀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大大发挥了作用。红1团6连的1排长抡起大刀,如同武术家练武一般在敌群中挥舞。突然,他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踉跄了一下,又站定脚跟,大声呼叫:“同志们冲呀!敌人已经支持不住了!”1排长的负伤大大地激怒了其他红军战士,10多把大刀在敌群中左砍右杀。不一会工夫,敌人就招架不住了。
(17)廖汉生回忆说,长征中吃苦最多的是党员,负伤最多的是党员,牺牲最多的也是党员。青年团员也是这样。据统计,红6师仅从出发到中甸这一段,就牺牲了党员360名、团员256名,这还不算在更为艰苦的雪山草地牺牲的同志。在他的记忆中,6师团以上干部党员牺牲、负伤的就不在10人以下。
(责任编辑: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