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共党员。广东惠阳秋长周口村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的创建者,杰出的军事家。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流芳百世。陈毅和叶剑英授衔时,就说过“要是叶军长还在,新中国就有两位叶帅了”但因过早去逝只有“无衔元帅”称号。
叶挺乃北伐名将。1922年6月16日凌晨,被孙中山革职的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公然背叛革命,指挥叛军炮轰总统府,企图活捉孙中山先生。时任总统府警卫团二营营长的叶挺临危不惧,率领八百将士打退两万余名叛军的数次进攻,保护孙夫人宋庆龄安然脱险,创建奇功。
叶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在孙中山和廖仲恺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去苏联留学,并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与王明政见不合,负气脱党远走澳门侨居,达十年之久。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迎来了第二次合作,为统一组织领导南方片抗日游击武装力量,受我党的感召和周恩来先生的引荐,赴皖组建国民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由当时的蒋委员长任命为新四军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其忍辱负重,苦心经营,多次深入重庆与老蒋据理力争,为增加编制和军饷,奔走呼号,使新四军不断壮大。
在皖南地区,多次击溃日军扫荡,声威大振。1941年按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奉命率部北上,军部7000余人却遭国民党八万人的围追堵截,除2000余人奋力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将军在下山与第三战区副司令上官云相谈判中遭扣押。国民党当局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信弃义,竟然做出了让敌者快,亲者痛的事来。恩来得悉后,悲痛万分,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2年5月12日夜晚,蒋介石突然在黄山别墅召见“罪囚”叶挺,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企图制服这位蒙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威武不屈,气得蒋介石拂袖而去。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红炉厂囚室以“六面碰壁居士”之名写下“千古绝唱”——百世流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努力交涉,叶挺终于获释,并被批准重新入党。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1946年4月8日,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午后2时许,叶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触山焚毁。叶挺不幸遇难。叶挺去世后,周恩来在发表的悼文中说:“希夷(叶挺字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10年流亡,5年监牢,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叶挺将军,完全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偏安一隅,与七个子女衣食无忧地生活;叶挺将军,完全可以抛弃共产党的信仰与追求,接受蒋介石的高官厚禄。但他没有,他毅然决然地抛却了温暖的家庭,他毫不犹豫地唾弃优厚条件,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披肝沥胆,其崇高的人格与气节,惊天动地,为后人敬仰!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