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力倡民主作风
1942年5月,朱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批驳了当时延安文艺界流行的一些错误观点。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歌作者,引用了李白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借以表达自己一种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朱德在发言中批评道:“你要到哪里去找韩荆州?在我们这个时代,工农兵里就有韩荆州!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你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在另一次座谈会上,朱德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坐在一张长方桌前,倾听文艺界同志的发言与辩论。当时正在进行这样一个争论:革命作家是不是要经过一个转变。一位作家发言提倡新英雄主义,说他不但要做中国第一作家,而且还要做世界第一作家。听了众多文艺界人士的见解后,朱德也直率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哪里不要转变呵。岂但转变,我说就是投降。我原来不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代表的是真理,我就投降了无产阶级。我投降无产阶级,并不是想来当总司令。我只是替无产阶级打仗、拼命、做事。后来仗打多了,事情做久了,大家就推我做总司令。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这不过是志愿,还是要给老百姓做事,将来老百姓来推才行。”朱德的这番发言,立即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任弼时坚持实事求是
在延安整风的审查干部期间,任弼时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排除“左”的干扰,保护了一大批干部。在整风运动中,由于发现了少数阶级敌人暗藏在革命队伍中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党中央决定在整风运动中审查干部。但是,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却违背党中央的干部政策,继续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审查干部初期,康生在陕甘宁边区和中央机关圈了几百人的名单,把这些人戴上特务、叛徒、反革命的帽子,全部关押起来。康生准备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十天大会,对这些人进行逼供信,进行所谓的“抢救失足者”。康生还以欺骗的方法,树立“彻底坦白”的典型。他找了一些青年,让他们编造假口供,进行假坦白,然后让他们上主席台,戴大红花,给大家作报告。任弼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表示反对:“我们的革命队伍,哪能越革命反革命越多呢?我不信。应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还说:“这样没根据地逮捕人,逮那样多的人,是会带来极坏的后果的,应当立即制止。”他把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即使真有其事,用这种形式也是错误的。”他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研究了多次,然后坚决果断地纠正了审干中出现的扩大化的错误。
张闻天进行一年之的农村调查
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主要负责党内的宣传及干部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