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中国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中国装备制造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连瓦轴集团的汽车轴承、冶金轴承和通用轴承市场下滑了30%到70%。然而在过去的2008年,瓦轴集团却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20%、利润增长90%的佳绩。
“自主创新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渡过难关的重要途径。”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深有感触,这几年瓦轴集团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上花的钱占总销售额的10%至15%,目前有1.5万种轴承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量新产品成功替代进口。
“实践证明,花钱买不来现代化。我们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尖端的成果,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特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说,“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只能依靠本民族装备制造企业的振兴,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内忧外患”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的一纸通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份通知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在招标文件中采用歧视性条件,间接或直接指定采购国外品牌产品或功能部件,限制国产设备使用。
“事实上,当前社会上对国产装备的歧视依然非常普遍。”一家轨道车辆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已经很不错了,但许多国内市场用户就是信任外国货,结果我们的产品只能主要依靠外销。”
但是,自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装备工业的出口需求持续低迷。今年1到7月,中国装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7.5%。
内外交困情况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这固然因为‘中国制造’还没有打出自己过硬的品牌,但也应看到,一些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晓刚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患”,直接反映出其自身存在的“内忧”。
尽管经过多年艰苦攻关,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发明专利授权比率为例,目前只有1:3.5,明显低于国外的1:2.4。
“我们虽然能生产许多重大装备,但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很多装备中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国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说。
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专利技术缺乏,外资往往以技术入股、对产品收取专利费等方式获得行业的丰厚利润,内资则通常只能取得加工装配的低附加值收益。
“有规模、缺实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以“六有六缺”概括了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视自身不足,应对金融危机,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随着振兴规划的出台,加之扩大内需、汽车下乡、农机补贴等一系列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装备制造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国正在打造一批高水平“工业母机”,为经济腾飞铸就更加坚实的“脊梁”。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