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温月下酒 高尚中秋

2009-09-29 14:26
来源:中国旅游招商网 作者:佚名
月与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的粘连更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借得酒中

月与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的粘连更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借得酒中月,洗尽腥秽净肝肠。”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借月和酒抒怀的诗词比比皆是,足见月与酒的不解之缘。

 

温月下酒  高尚中秋

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朝的天子在八月要饮用酿制工序及其复杂的“酎”酒。五代王仁裕的《天宝遗事》记载了唐玄宗举行中秋夜宴的盛事,熄灭灯烛在夜色之下进行“月饮”也一度成了中秋之夜的风尚。“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正是这一古代风尚的写照。此后,祭月的传统逐渐降解至民间,明清之时,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沿袭不断。

仲秋节是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日子,赏月和饮酒则是中秋聚会上不可或缺的两项风尚。人们对中秋饮酒的推崇是没有时间性的现象,几许醉意更能衬托出月的明朗,月色如练更显美酒的醇香。如果将中国历史上的中秋雅人雅事连缀在一起,完全可以演绎出一门“赏月美学”。而在“赏月美学”中,酒无疑是其中最大的篇什。

“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当人们陶醉在碧空如洗、圆月如盘的美好夜色之际,没有了美酒助兴,辜负了良夜实属可惜。金风玉露,亲友重逢,对于人间的乐事,作家王蒙有言:有酒方能意识流,天上人间任遨游。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