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安德义亲子系列(三):伢有网瘾,错在父母

2009-12-02 14:14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张翅
“伢有网瘾,错在父母!”“国学超爸”安德义亮相“晨报名师课堂”,一句话镇住了前来听讲的160多名家长,“网瘾的病症在孩子身上,病根在父母身上;孩子生病,父母吃药

“网瘾愣头青”变身儒雅小伙

“伢有网瘾,错在父母!”“国学超爸”安德义亮相“晨报名师课堂”,一句话镇住了前来听讲的160多名家长,“网瘾的病症在孩子身上,病根在父母身上;孩子生病,父母吃药。”

“网瘾明明是孩子的问题,怎么能说是父母的错呢?”家长不解。

“孩子原是一张白纸,是父母教育的作品;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教育出了问题。”安德义现场讲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孩子网瘾病因何在?安德义指出,唠叨、溺爱、求胜、父母争吵等五大教育错误导致孩子叛逆、自私、孤独,空虚、迷乱,只好一头扑向网络的怀抱,寻求寄托。他特别强调唠叨、溺爱的危害,“我觉得唠叨教育这个话题,我都已经讲得非常唠叨了。”掌声一片。

对症下药,他开出了爱心、责任、反省、顺其自然等五种“国学药方”。

什么是国学?安德义解释为“国人所当学之学”,包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儒释道等等。

“教育孩子、包括戒网瘾的所有方法,国学经典中都讲得很透彻了。”安德义开列的“国学药方”,全部是来自《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荀子》、《韩非子》等经典的语录。

“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背经典,帮助他们理解,只要能背经典10万字,网瘾自然就没有了。”讲课现场,安德义让爱心经典幼儿园和武汉大方学校的孩子们在台上整段整段地背诵,“我敢保证,这些孩子长大了肯定不会有网瘾!”

戒网瘾,不光伢要背经典,安德义还要求家长背,“要学会用经典语句教育子女,比寻常语句分量重百倍。”他给家长开列的书单中,有4本必读:《论语》、《道德经》、《弟子规》、《孝经》。

演讲甫毕,安德义就“身陷重围”,被焦急的家长们簇拥起来,争先恐后地向他讨教救子良方,一位备受网瘾伢折磨的母亲更涕泪横流。

晨报现场发放的调查表显示,“伢迷网络,您怎么办?”一栏,绝大部分家长勾选“每天教育,苦口婆心”,部分家长勾选“毫无办法”。

名师讲授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安德义

导致网瘾的五大教育错误

唠叨是惹祸的根源

当代中国,母亲成为教育子女的主力军,虽有很多优势,但缺点是相对更爱唠叨。唠叨的危害有多大?以一个真实的轼母案为例:一位母亲对孩子责之过切,终日唠叨,孩子考了80分,其母责问怎么没考90分;后来孩子考了90分,母亲又问怎么没考100分;孩子真的考了100分,没想到母亲仍不满意,坚持询问班上还有几个人考了100分,只有班上有其他孩子也考了满分,也要被母亲反复唠叨,甚至挨打。极度郁闷中,孩子抡起8磅重的榔锤弑母。

“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说怎么骂都可以。”不少家长不以为然。安德义认为,这是唠叨的根源,使教育成为情绪不受控制的宣泄,只会让孩子产生压抑和叛逆,因此迷恋网络。

所以教孩子首先要分清哪些当教,哪些不当教。如打破杯子、摔碎碗盘的无心之错就不必说,更不能唠叨;而事关道德品质的问题则要当头棒喝,一步说到位,并督促改正。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