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种《四库全书》背后的思考

2010-07-30 16:07
来源:上海新书报 作者:秩名
四种《四库全书》同一时段问世做书还是复制文物——是否掺入了过多非文化因素,究竟有多少人喜欢?
四种《四库全书》背后的思考
  四种《四库全书》同一时段问世做书还是复制文物——是否掺入了过多非文化因素,究竟有多少人喜欢?
 
  《四库全书》版本情况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命纪昀等纂辑永乐大典内的散简零编并采访各地遗籍,汇为一书,题名《四库全书》。
 
四十七年(1782年)第一部告成,专贮故宫文华殿后文渊阁(后由故宫博物院接管,1948年被移往台北);1783年第二部缮竣,送往奉天文溯阁(现由甘肃图书馆收藏);第三、四部完成后分贮圆明园文源阁(与圆明园同付一炬)、热河避暑山庄文津阁(现由北京图书馆收藏);1784年复缮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均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兵毁)、杭州文澜阁(现由浙江图书馆收藏)。
 
《四库全书》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收录了上古到乾隆年间的图书3416种、79309卷。
 
  1934年,商务印书馆刊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根据文渊阁本,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16开,1500册。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32开本,共1500册。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公司制作了电子版《四库全书》。
 
  这是正常的出版活动吗?文/金良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
 
   《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从民国到现在一直有争议,因为当时统治者在编修此书时对不利于清统治的内容进行过删改;其次,它号称“全书”,其实有许多缺漏,有的是条件限制,有的则是故意不收;第三,是因为当时还不很讲究版本学,所收的书并没有在版本上作过挑选。但作为一种古代典籍的本子,《四库全书》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是使用者如何来运用它。像鲁迅所批评的那样,一见“钦定”、“御制”就连脚骨都软下来了,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
 
就《四库全书》本身的版本而言,当以原藏于内廷的文渊阁本,也就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那个本子为最好,因为这个本子是给皇帝经常翻阅的,相对而言,抄写得比较认真,错误较少。其他几个阁的《四库全书》,有的在当时仅供陈设,所以相对文渊阁本而言,错误更多。既然影印《四库全书》只是供研究者使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文渊阁本的影印本和它的电子版,而且影印本又经过上海古籍社翻印,已经足敷使用。老实说,现在的学界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本子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在这种现状之下,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去影印现在存世的其他《四库全书》的本子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