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鬼开导武侯的结语部分是有关战争的,他说:“像杀害别国的百姓,兼并别国的土地,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与心意,这种战争不知有什么好处?胜利的人又在哪里?”若是少了和谐,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
国君的权力太大,而权力使人腐化。意思是他受到双重伤害的几率比较高。那么一般人呢?庄子笔下的老聃,是一位博大真人,言行完全符合道家的要求。老聃其实也是“有教无类”的。学生庚桑楚稍有一些心得就表现相当杰出,可以自己开班授徒了。庚桑楚碰到自己教不来的学生南荣趎,就写介绍信让他前去拜访请教老聃。
《庄子·庚桑楚》记载这一段资料。南荣趎一见到老聃,就提出自己最大的困惑:“没有智巧吗?人们说我愚蠢;有智巧吗?反而使我自己愁苦。没有仁心就会害人,有仁心反而使我自己愁苦;没有义气就会伤人,有义气反而使我自己愁苦。我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呢?”
老聃说:“刚才我看你眉目之间的神色,就知道你的心事了,现在又从你的话得到证实。你无所适从的样子,好像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又像拿着竹竿去探测海的深度。你是迷失的人啊,茫茫无所知啊!你想要恢复本来的性情却找不到途径,真是可怜啊!”
南荣趎的问题其实是每一个人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表现自己的“智巧、仁心、义气”呢?表现这些来与别人竞争比较,即使有所收获也会觉得“反而使我自己愁苦”。但是完全不与人争,又好像无法立足生存。处在这双重伤害之间,应该如何修炼才可超越其上?
【引文】
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闲。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庄子徐无鬼》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