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大学》译注(一)(4)

2009-05-16 11: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曾子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情③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③敖,骄做。惰:怠慢。④硕:大,肥壮。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编辑寄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几乎是每个学子都知晓的一句名言。也是《大学》的核心思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大学》讲的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即“谋道”之学。

(责任编辑:至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