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柏舟:爱情岂关自由计

2009-08-05 11:13
来源:一元一 作者:小编X
历史,是人类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诗经》就是这样一种动力之一,只不过它记录历史的文本样式不同于其他。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鄘风·柏舟

读《诗经》,学历史。

正如孔子劝儿子读《诗经》,目的是“不学诗,无以言”,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我们今天时隔三千年再读《诗经》,除了领略三千年先民生活的风韵外,不是要仅仅想多认识一些草木鸟兽虫鱼,也不是为了学会说话,更不是为了跟我们的现代观念对应起来,而是要把《诗经》当成历史来读,追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始底蕴。

历史,是人类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诗经》就是这样一种动力之一,只不过它记录历史的文本样式不同于其他。它有它独特的音节、有它独有的韵律,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更是另一番风韵。

倘若仅仅把《诗经》看成是三千年前人们作的诗歌,而忽视诗之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无疑是品味不到诗歌的原汁原味的。

以《柏舟》为题的诗,诗经中有两首,一首在《邶风》中,一首就是这《鄘风》的首篇。

邶、鄘、卫本属殷王朝京都朝歌一带的王畿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将原殷商王畿之地一分为三,朝歌之北称邶,朝歌之东称鄘,朝歌之南称卫。这三个地名由武王晚年,一直保持到康叔的子孙逐步扩展合并,统一为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国的乐工“为之歌《邶》、《鄘》、《卫》”,吴公子季札主人道:“美哉!……其为卫风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也称《邶风·柏舟》为卫诗。汉代的齐诗、鲁诗、韩诗三家今文诗学都把邶、鄘、卫三风合为一卷。

小邦周打败大国商,从文化的角度上说,其实是文化落后的民族打败了文化先进的民族。殷商的文化是要比周文化先进一些的。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罕见,如入主中原的满洲就显然没有明王朝那样繁荣的文化。殷商虽然灭亡了,但它的文化在殷遗民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如卫国、宋国等遗民最多的国家;同时周王朝也大力吸收了殷商的文化,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