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孟子》解读:滕文公章句上(二)(2)

2010-05-06 11:35
来源:网络 作者:木玄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 父老官吏都不愿意。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 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 父老官吏都不愿意。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 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一 代便改变祖先的做法,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 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继承。’”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 现在父老官吏们都对我实行三年丧礼不满,恐怕我处理不好这件 大事,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子吧!”
  
  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 孟子说:“要坚持这样做,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过:‘君王死 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 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 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 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 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
  
  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 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 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 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读解】
  
  领导人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孟 子也同样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在本章里所说的“君子之德,风 也;小人之德,草也。革尚之风,必惬。”正是孔子在《颜渊》里 面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修”的翻版。
  
  由此可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的政治领导原则。而本章正是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实例。   滕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膝文公)死了父亲,由于他上一 次在宋国听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给他留下了很深刻很 听得进去的印象,所以这一次遇事,他就托自己的老师去向孟子 请教如何办丧事。孟子的意见回来以后,太子发出了实施三年丧 礼的命令,结果遭到了大家的反对,“虽令不从”。太子于是又再 次请老师去问计于孟子,这一次孟子讲了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 道理,希望太子亲自带头这样作。结果,丧事办得非常成功,大 家都很满意,“不令而行”。
  
  从这件事上,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 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正如我们在 《论语·颜渊》的读解中所概括,这是一种“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风不吹,草怎么会动起来呢?反过来说,要草动,风就得不断地 吹啊! .


(责任编辑:木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