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2009-05-19 12: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至德
五代宋初,盛行的都是柔婉绮丽的“花间词派”,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气势悲壮苍凉,意境雄健刚烈。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一位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到祠堂求签。他在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信心满怀,想咨询能否当宰相。第一次的签词表明,他不能当宰相。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不能当宰相,当个良医也可以”,结果签词还是不行。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然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

这个26岁的年轻人就是范仲淹。《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个故事,也成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名言的来历。

范仲淹二岁时,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给山东的一位朱姓大户,他也改名为“朱说”。范仲淹成年后,从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愤之下,发誓“男儿当自强”,要自立门户,重振范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求学。

虽然应天府是“公费读书”,但范仲淹生活费用还得自理,“依戚同文学”,过得十分艰难。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倦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醒自已,继续攻读。一个同学是应天府留守的儿子,好意送了些美食。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同学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领了,谢谢!但我只怕自己一旦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 一次,真宗赵恒巡视南京,仪式浩荡,同学们都你挤我涌,争先恐后地去观望“天子真颜”。范仲淹仍然闭门读书,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一举中了进士,得到真宗赵恒的接见,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范仲淹政绩斐然,如安抚江淮的蝗灾、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欢给高层“挑刺”,仕途就像乘电梯般,上上下下,几起几落。章献太后刘娥当政时,他一会儿指责仁宗赵祯不该率领百官给太后祝寿,一会儿要求太后还政,被贬到苏州;待得赵祯亲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要求改革,结果得罪宰相吕夷简,再贬饶州。

范仲淹是一个锐意进取、热烈执着的人,眼看自己年已五十而碌碌无为,未免有点灰心、有点牢骚。一天晚上,他看着《三国志》,突然觉得十分没劲:这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只得三分天地,“人世都无百岁”,还不如“刘伶一醉”!第二天,他叫来好友欧阳修。两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手拉手到大街上唱《剔银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