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3)

2009-05-19 12: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至德
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检阅军务,改编军队,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加强防御工事,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号令

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检阅军务,改编军队,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加强防御工事,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明赏罚。他看到了宋朝军队的弱势,主张以守为主,认为“选兵练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西夏)不数年间,可期平定”,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他提拔和培育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如狄青、杨文广、种世衡、郭京、周美、雷宗简、姚嗣宗、马怀德、张信等人,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军队,直到北宋末年,这支西北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在边塞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在戍守边塞的三年艰苦日子里,范仲淹格外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另外两首流传千古的小词,大概就作于此期。

一首是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阙描绘深秋景色,绚丽多彩,宛如中世纪的油画;下阙笔锋一转,将 乡思旅愁写得奇丽深切。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另一首是深情激越、缠绵奔放的《御街行》: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洋溢缕缕愁情,可谓情极之语,宛如缠绵入骨的相思小词,许昂霄说范仲淹是“铁石心肠人亦作消魂语”,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

在范仲淹等人的苦心经营下,宋朝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宋夏边塞上受尽战乱的百姓,都渴望尽快停止战争、重建家园。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粱之间。到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范仲淹在边塞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后来,范仲淹去世之时,边塞百姓自发给他立祠供奉,羌人派出数百首领,象哭父亲一样的祭奠他。南宋朱熹在《名臣录》中说,西夏人敬畏范仲淹,相互告诫道, “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前任范雍)可欺”,书中还记录了一条流传在边塞的民谣:“军中有一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俺),西‘贼’闻之惊破胆。”

由于宋夏战争,宋朝的军费开支急剧膨胀,国内矛盾加剧,小型暴动与骚乱纷然而起。庆历三年(1043)末,赵祯急于稳定政局,待战争一结束,就立刻将范仲淹调回朝廷,升他为参知政事,支持他搞改革。范仲淹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但这些改革措施,触及了保守官僚势力的利益,这些人强烈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制造阴谋诡计,阻扰“庆历新政”进行下去。庆历五年(1045年)初,在反对派的大肆攻击下,参加“庆历新政”的富弼、欧阳修、膝宗谅等人,纷纷被贬职;范仲淹不得已急流勇退,自请罢相,出守邓州。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