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3)

2009-06-27 16: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蓉蓉
可巧,在她最凄苦、最脆弱的时候, 一位“文质彬彬”的进士张汝舟出现了。张某身居高官,却放低身架,托了媒人,带上重金,郑重其事地上门求婚,

可巧,在她最凄苦、最脆弱的时候, 一位“文质彬彬”的进士张汝舟出现了。张某身居高官,却放低身架,托了媒人,带上重金,郑重其事地上门求婚,一再许诺愿意照顾她,与她共渡后半生。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清照自然很欣慰,以为重新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肩膀,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绍兴二年夏天(1132年),49岁的清照再度嫁人。岂料,这场婚姻,完全是一场噩梦,又在她流血的心口狠狠地插了一刀。

原来,和御医王继先一样,张汝舟也是冲着明诚遗留的巨额金石器物而来。婚后,张某人发现这笔遗产已经丧失殆尽,根本没有外人传说的那么多;剩下的一二残零,清照又视为珍宝,“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他根本无法支配。张某立刻恼怒成羞了,撕开文人的外衣,露出无赖中山狼的真面目,“遂肆侵凌,日加殴击”,恨不得将清照折磨至死。

清照后悔得无以复加,刚烈、独立如她,决不会像那些“从夫而终”的懦弱女子,忍气吞泪地凑合着过日子。她从噩梦中醒来,马上抛弃了幻想,振作精神,设法自救。

依据宋朝的法律,妻子是无权申请离婚的;除非,妻子检举丈夫有违法之事,属实后才可离异,但也要判妻子两年徒刑。清照为了摆脱恶棍,决心豁出去,拼个鱼死网破。很快,她就得到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证据,毅然上官府控告。朝廷查证属实后,张汝舟被定罪行遣,除名编管。清照终于解除了这场不到100天的婚姻,可也被判入狱。

幸亏李赵两家都是名门,在朝中还有几个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綦崇礼之母是明诚的姑妈)主动给清照帮忙,四处奔走打点,使她在牢里只呆了九日,就释放出来了。

出狱后,清照就寄住在弟弟李迒家中。经受诸多磨难和煎熬后,她开始享受这一段比较安定的日子,静心坐下来,潜心整理凝聚着明诚和她终生心血的《金石录》,写了著名的散文《金石录后序》。她每次翻开书画字册,摸到明诚的手抚之页,想到两人花前烛下的诸多趣事,总会泪如泉涌、悲泣不起。

黄昏时分,她默守窗前,看见在急风中摇曳欲倒的残菊,和在细雨中挣扎飞行的孤雁,大有同病相怜之感,又触动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是,上天实在残忍,似乎还嫌她不够凄苦,清照想终老在这种“思念亡夫”的伤感、安静日子里,也不可行。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兵再次南犯,赵构弃都再逃,清照又开始了逃难,随着逃难人群颠沛流离,躲到了浙江金华。十二月,金人撤退,敌势稍缓。大约在绍兴五年(1135年)暮春,清照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清照终于将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完毕,进献于朝,完成了明诚的嘱托。

然而朝廷内外,对她的横加指责,也莫明其妙地多起来。

绍兴十八年(1148年),清照65岁,胡仔为《苕溪渔隐丛话》作序,不仅公然嘲笑清照再嫁张汝舟一事,而且对她曾写《词论》批评了前辈词家之事,也极尽挖苦讽刺,说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绍兴十九年(1149年)三月,王灼写《碧鸡漫志》,对清照那些大胆直白爱情的小词,评价甚低,说什么“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还说她自明诚死后,再嫁张某,闹上官府,继而又离,是“晚节流荡无归”,严重违反道德伦理,“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云云。

清照已经年老多病,亲朋好友日渐逝世,门前车马稀少,不一定听得到这些嘲讽的话。但即使她知道了,想必也只是蔑视冷笑而已:国家败亡之际,这帮臭男人,文不能文,武不能武,除了会板起道学面孔来嘲笑一介孤寂落魄的弱女,还能干什么!

清照性情刚烈顽强,南渡之后,强烈支持抗金,对苟且偷生、“直把杭州当汴州”的南宋君臣,也痛恨不已。她曾坐小舟经过乌江,想起项羽宁可兵败自刎、也不投降之事,抚昔思今,激愤难平,题了一首《乌江》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擅长书写闺怨小词,却从未以闺中怨妇自许。她曾作一首“绝似苏辛”的《渔家傲》,抒发胸中的愤懑,展示凌云之志和豪放个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虽然晚景凄凉,清照却耻于向权贵亲戚求助。秦桧的夫人是清照的亲表姐,秦桧拜相之后,权势灸手可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者不计其数,但清照痛恨秦桧夫妇的为人,拒绝与他们来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上过秦府的门。在秦桧的相府落成、大宴宾客时,她也收到了请柬,却拒不参加。在秦府万人攒动、花天酒地的喧嚣时刻,她独守着孤清的小院落,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在凄苦中咀嚼余生。

当然,沉醉在“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朝廷权贵,也不愿与这个主张抗金的女子打交道,更乐得遗忘她。他们忙于争权夺位,忙于声色犬马,从不曾关心过她,连她何时去世,都无人过问,无人记录。

也许,他们没有记录清照的卒年是对的,因为,清照从未死去!

今天,我读着这些忧伤凄美的词,透过千年的烟雨,看见那个纤瘦而美丽的女神仍然活着:在藕花深处戏水争渡,在夕阳秋风中把酒赏菊,在绣帘西窗下聆听梧桐细雨,在凄风苦雨中踽踽独行……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尤工诗词,其词创为“易安体”,主张词“别是一家”之说,《宋史 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失传。其词集名《漱玉集》,皆为后人所辑。

(责任编辑:明德)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