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纳木错,就象绿松石也有浅蓝、深蓝、碧蓝、翠绿等颜色的不同一样,纳木错也以她的色彩多边变而著称,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人们所看到的纳木错就象一个千面美人,向年年岁岁不远万里奔她而来的朝圣者们展现出她美丽的姿容。
“错”在藏语里是“湖泊”的意思,所以说纳木错后面都有一个“错”,就是湖的意思,纳木错就是“天湖”的意思,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它也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可能是离蓝天更近的缘故,纳木错湖水的颜色更多地融入了蓝天的色彩,却又比蓝天更加多变而丰富。
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有传说这里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湖中扎西多半岛有天然合掌巨石,永远朝拜着神山圣水。纳木错最美的季节是四月底,此时正是西藏春暖花开、冰雪消溶、艳阳高照的日子。来到扎西多半岛,眺望念青唐古拉山,倾听纳木错破冰天籁,顿悟佛学哲理,此刻的人生充满梦一般的诗意。
当转过的山垭赫然看到那一片澄静的蓝色时,心菱瞬间便安宁下来,从未有过的一种安宁,仿佛有一只手轻轻拍打着我们的心,节奏缓慢,使每一根神经都随着拍打而安静下来。那种突如其来遮天蔽日的深沉蓝色,带着语言袭来,令人促不及防。不是没有见过连绵的蓝色,而是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神韵的蓝色,那便是纳木错湖,给人深沉的期待和丰富的联想,才将真面目战线出来。站在湖岸边,踩着脚下细腻的沙滩,清风拂面,清澈见底的湖水泛起微微波澜。眺望水天一色的湖面,鸟儿和白云从湖面上掠过。仿佛三亚的沙滩再现,但面前的湖水却没有大海的浩淼,林立两侧的高山,昭示着这万顷碧波只是高原的湖泊。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风起,时而云涌,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突然觉得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其实如果有语言,恐怕纳木错的美丽和深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享受宁静,才能真切地听到纳木错的心跳。
清晨,周围群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清风拂面,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挥素巾注视头着来人,这时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晰,牧场一片浅绿,山体红黑间杂,峰顶白雪皑皑,主峰如一个威武战士守护着纳木湖。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面乌云盖天,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傍晚,湖水被夕阳的余浑照得霞光闪烁,真是迷人。
站在湖边,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浩浩碧波,时而温柔宁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碧蓝如天,时而苍翠如玉。在藏族人的眼中,山山水水都有神灵。纳木错与山南地区的羊卓雍错以及阿里地区的玛旁雍错一起被认为是西藏的三大圣湖,其中最大面积的就纳木错。千百年来,朝圣的人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纳木错湖边,为的就是与她相遇的那美丽的时刻。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纳木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万物皆有灵,纳木错是朝圣者的天堂,藏民将自己的心愿刻在石块上,让灵魂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宁静致远、气象万千是纳木错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一天活得太累,不妨躲进扎西半岛的红岩山洞中休眠几年,是否成仙无关重耍,修心养性方为根本。
在西藏雪山圣湖边,看见了朝圣者转湖的身影,听到了动人的雪域天籁,那是远古的生命之魂在歌唱。我沿着朝圣者转湖的脚印,追逐那动人的放牧歌声,陶醉在苍茫天地之中,与远古的生命之魂共舞。天依旧那么的亮,湖水还是那么的蓝,许多人到了这里都不忍心离开纳木错,很想在这里安个家,再养几条藏獒,欢欢喜喜过日子。
天苍苍、水茫茫,在那遥远的纳木错小山岗上静静地冥想着;风帶着淡淡忧伤扑面而来,而人生也仿佛走到了天尽头,只想找个宁静的地方好好休息。纳木错的美在于千变万化,只有跑到天界尽头,在冷酷仙境中梦游一番,让真情恣意流淌于湖中,野性裸露狂奔在雪地;一觉睡到天明,慢慢睁开眼睛,此时才会发现纳木错的全部美丽。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