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美在阳朔,阳朔之美在漓江。绿得让人发寒的水,映衬着两岸不断的青山。江边浣纱的女子,嘻水的孩童,浸在水中熟睡的水牛。清清的江水就这么悠悠地流淌,不紧不慢的,没有方向的,流出了壮家人恬淡的生活。只有这样的水才养育出了这样的恬淡,也只有这样的恬淡才配得上这样的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东坡居士这种感情一定不会只是缘于荔枝,他的感情深处已经融入了、割舍不去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恬适的生活方式,这里碧于天的水,这里似月的人!
唐代诗人沈彬诗云:“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比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清人康有为的《漓江杂咏》之一诗云:“拍拍青滩起鹭鸶,萧萧梳竹绕古池。漓江清绝谁人领,入我扁舟一卷诗。”近代诗人吴迈(1935年作)“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而当代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也尽情讴歌了桂林山水的美:“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过“北雪南风飞不过“的严关,连绵不绝的土山土岭便突然消失了踪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灵秀,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世人交口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山倒水山浮影,无山无水不入神”。
漓江是桂林的绿色血脉,更是展示桂林山水的天然画廊。来到人称“翡翠之路”的漓江,起于桂林的象鼻山,止于阳朔的碧莲峰,两岸群峰挺拔多姿,似人状物,百姿千态,而瞬息万变更使人应接不暇。一江流水碧波回环,时而清波涟漪,山光树影,相映成趣;时而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构成了长达百里的雄奇瑰丽。荡舟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时当晴日,蓝天白云,山光水色共徘徊,古树翠竹葱郁繁茂,石壁危峰色彩斑烂,“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妙景象更醉人心魄。而当霁雨初歇,如烟如霰的雨雾中,“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群山若隐若现,雨过天青,从云环雾锁中探出头来的山峰洗刷得分外洁净,滋润得分外沁人心脾,一簇簇髻据螺盘,那景色就象墨迹未干的水墨丹青。漓江之游,四季皆宜:春天桃红满江,绿草如茵;夏季江风送爽,澄江碧透;金秋枫林尽染,丹桂飘香,冬日银装素裹,江山妖娆。世人感叹“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现代大诗人郭沫若也以“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的诗句来歌颂漓江。面对优美动人的山水奇景,恍若身在桃源洞天、神游瑶池仙宫,意趣无穷,其乐也无穷。
桂林的山很奇,很多山都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头所组成的尖峰,并且很多都处在城市的中心,远远望上去,就象一群中世纪的卫士,手握倒叉守护着桂林市民的一方平安,桂林的山能让人突发奇想,也能叫人感觉到什么叫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桂林的水很清,两江四湖都荡漾着碧波,如果在在漓江或者桃花江水里划着竹竿,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梦境。
听着那撩人的山歌,感受着那动人的刘三姐的传说。“如今桂林多歌手,都是当年三姐传”刘三姐的传说发生在阳朔,发生在阳朔的漓江边。神秘的月亮山下,多情的大榕树旁,依稀还能听到刘三姐与她的阿牛哥在对唱山歌。柔美的爱情故事在这青山碧水之中飘荡,在薄薄的雾霭之中融化了。北方的神话传说总是夹杂了那么浓浓的烽火味道,从最早的就是炎黄帝的战争,或者就是“刑天舞干戚”的刚烈,既是出了一个多情的孟姜女,她的爱情故事也是建立在万里长城那累累白骨之上的凄惨和悲壮。再浓的烽火,再烈的阳刚一到了漓江边,便显黯然了。漓江的水是美的,是柔的,她养育了这里的山,这里的人,更养育出了浪漫的刘三姐传说。只有这样的水才能养育出这样的传说,这样的传说也只能发生在这样的水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