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7000多人依水而居,房屋临河而筑。前街后河,进出洗涮十分方便。镇上有9条街道,在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风味小吃甚多。临街住宅的楼和楼之间极其狭窄,大有推窗伸手可握之感。临街的门户多是住家堂屋的大门,有的是深宅大院的宅内通道。
沿着昏暗狭窄的通道行走,通道两旁时有宅院的木门,尽头有的是独家小院,有的豁然开朗,呈现出数户人家的大院。
大宅院多是过去的有钱人修建的,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房脊翘起,有高出屋顶数尺的造型别致的风火墙。住房一般坐北朝南,略偏西南,因而村落屋向基本一致。房屋的门窗多为木质结构。门上有浮雕,窗棂的花纹为镂空透雕。堂屋内配有透雕花纹深漆的方木桌、背靠椅,显得古色古香、庄重雅致。院内多有水井、洗衣台、花盆及晾晒衣物的竹竿,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今,这些古老的屋顶上竖起的一根根电视天线,仿佛提示人们这毕竟是21世纪90年代的甪直镇了。
清晨踏上古镇的碎石路, 即可领略水乡晨雾迷蒙的景色,这时虽不闻鸡鸣狗吠声, 却已看得见人们忙碌的身影。买菜的、生炉子的、开店铺门的、河边洗涮的……这就是闲适的江南小镇生活的一天的开始。
在小巷茶馆中,灯光昏暗,却座无虚席,清一色的老头子悠悠然地喝着茶,聊着天。你肯定想象不到,这镇上的茶馆开门营业的时间是半夜三点!原来这里有喝早茶的习俗,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早早起身来到茶馆,喝上一两个小时的茶。早茶需浓,可收润喉清目之效。这里有卖食品的小贩,人们可以买到五香豆、甘草脆梅、花生米等等食品;只要向堂倌关照一下,汤面、馄饨等各式面点也都能及时送到喝茶人的桌上。过去吃茶有许多规矩和讲究,如别人对自己敬茶时,要用中指和食指在桌上敲几下,以示磕头致谢。向别人敬茶时,倒至七八成即可,茶溢出茶杯则属不礼貌行为。后来我发现镇上有四五个这样的茶馆,而且每个座位每天的茶客都是同一个人。不要以为这是包座,这是他们长期光顾茶馆而自然形成的习惯。
每天清晨,在新旧街区交界的大桥下,汇集着水乡远近乡民的船只,鲜活的水产品交易正在那里进行着。偶尔有包着三角头巾,穿着拼接布裙的渔家妇女摇船而过。你再也不会怀疑这就是江南的鱼米之乡。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