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宁夏贺兰山】千里狼烟续写壮阔历史

2009-04-26 09: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贺兰山连绵起伏几百里,横亘在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贺兰山下古冢稠,是较早描述西夏王陵的形象资料。远古时候贺兰山先民留下来的岩画也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

贺兰山连绵起伏几百里,横亘在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海拔三千五百多米,东临滔滔黄河,西与腾格里沙漠相连。唐代史籍记载:“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或曰曷拉),”也许这就是贺兰山名子的由来。在游牧民族心目中,贺兰山犹如茫茫草原上奔驰的骏马,是“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这不仅说明贺兰山以其高大宽阔的身躯挡住了北方的寒流,而且也表明它是古时战争掠之地。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构筑出我们民族的一段奇特的历史,留下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来到贺兰山下,远远地就看到了苍青色的巍峨群山,屹立、高耸、幽怨。夕阳斜照下,远远的狼烟四起、战鼓轰鸣,千军万马的铁骑呼啸而来。黄沙翻滚漫天飞舞之中隐约望见旌旗招展,浑厚“岳”字凝重跃然天际、振吼大漠。英雄此时心中想的会是什么呢?是国、是家、是山河、是妻儿?面对沙场壮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寸土寸金,英雄必定感慨万千、悲从中来。于是,仰天长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则千古沙场诗篇激励了多少后人去敬畏、去凭吊!

衬着宁夏蔚蓝高远的天空,一脉阳光灼烈却柔和,有风自远方来,经过这里又往远方去。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阵风,没有任何容器能够装载,或而无心抚过钟摆揍出不规则的生动,却终将离开,向去处去。

眼前的贺兰山的就有这种让我心颤的美,深暗的轮廓连绵起伏,从目力所能及的地平线的左右两端匍匐而开。越走近它越觉得那种生动压住胸口使得呼吸窘迫。

天空是那种蓝颜色,城市洁净的点睛之笔便是抬头就可以看见群山的典范。好象自天边来的乌云,却怎么也走不到身边。记得《珂兰经》里说过:你若呼唤那山,而山不来,你就该走向他……

从远古的时候起,贺兰山就有先民居住,而他们留下来的岩画在现在来看也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夸张变形、耐人寻味的贺兰山岩画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它们中的每一幅都仿佛有着灵动的生命,挂着亘古的微笑。贺兰山岩画记录着人类童年时期的一切,这里没有单调,没有刻板,只有鲜活在涌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先民攀越层层峭壁,雕凿他们的生活和想象,众人围聚顶礼膜拜,确实是一幅动人的图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