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河北避暑山庄】一个王朝的缩影,一段历史的见证(2)

2009-05-31 11: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每到春夏之交,皇帝带着亲信大臣,有仕途的皇子,精锐的八旗子弟,浩浩汤汤,碾土抛尘来到此地,说是避避暑气,实则换个地方办公,加兼训练八旗武

每到春夏之交,皇帝带着亲信大臣,有仕途的皇子,精锐的八旗子弟,浩浩汤汤,碾土抛尘来到此地,说是避避暑气,实则换个地方办公,加兼训练八旗武功。联系外族感情,更是不言而喻,外八庙就是例证。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此在营建避暑山庄的同时,在其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皇帝也经常亲临寺庙恭聆法音。避暑山庄就在这看似轻松舒缓的韵律中,完成着皇家外交亲附的政治使命。

走进避暑山庄,就会感觉到这里的空气太清幽,这里的气温太怡人,尤其在炎炎夏日中进入山庄,门里门外,恍若两个季节。

山庄的建筑风格与故宫迥然不同。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民宅相似,青砖素瓦,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绘,木显本色,加上苍松成行,虬枝如盖,显得格外清爽、古朴、淡雅而恬静。收敛一下膨胀的王气,置换一种沉静的思维,滋养一下干涸的思想,山庄正是这样的一个所在。另外,山庄的古朴风格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康熙建庄的目的,除了政治目的之外也为追求野趣的精神享受。

心要散,政要临,书要读,乾隆皇帝亲自题匾的“四知书屋”,就集这三种功能为一体。人们都爱在书屋前驻足,在门前那株高大的桑树下徘徊,是在检视自己的思想,喟叹个人狭隘的思维空间?还是在倾听历史的回音,找寻昔日帝王月夜下的沉思呢?

漫步在杨柳拂地,波光潋滟的曲径长廊之上,眼前是“碧莲红菏”,耳畔闻“爽籁纤歌”,清风迎面生,白云马头凝。江南园林的柔媚风味摄人心魄。

游走密林高地,看梅花鹿闲游,听山鸟啁啾,再也寻不到当年飒飒的剑气,嘶嘶的马鸣。满族的朔气与豪放已被人为的景观涂饰的柔弱无力。本是闲散的后花园,无论如何也抵不上真战场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吧?王家的文治武功在这里渐渐成了一种奢华的摆设,山间,林地,狩猎也就成了王家武枪弄棒的装点!满清王朝也就在这装点中一点点的萎缩了下去。康熙,雍正,乾隆的戎装中还有几分英气,到了咸丰乃至以后的几位皇帝,干脆就变成了孱弱的婴孩。一个国家的政权落在了这样的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的手上,整个山庄的光华也就随之黯淡了下来。在一个耳熟能详的日子,在一个铭记耻辱的日子,山庄的门前再一次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只不过,这不再是那个君王的避暑,而是权者抛家舍业的避难!避难的主人神色仓皇,步履匆匆,还如丧家犬般得向侵略者摇尾乞怜!如此一避,整个山庄的名字与尊严绝缘,与耻辱相连。

  游走在避暑山庄,就是回顾一部清王朝的历史;就是洞观一个民族兴衰的脚步;就是品尝一个时代的切肤之痛。山水无言,青天依旧,只是路上又多了许多心情沉重的行人。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