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天目山雄踞黄山与东海之间。龙飞凤舞俯控吴越,狮蹲象立威镇东南。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
天目山景区“大树华盖”,林深十里,把热辣的阳光和逼人的暑气阻挡在了外边。顿时绿意盎然。刚才还是强烈的阳光,现在经过密密的树林过滤,突然变得柔和起来。清新的空气从车窗丝丝流入,一片清凉。进入林区,一股股凉意透心,一缕缕微风拂面,犹如“空调机”释放出的“冷气”,给这个夏天制造出了一个别样的天地:“晨起如春,夜眠如秋”,“白天不用扇子,晚上不离被子”,颇有“六月如霜天”之感。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天目山就像是一棵巨大的树,带给我们无边的清凉,可说是“大树华盖遮阳蓬,天目林海清凉地”。
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章。现存“太白吟诗石”等人文景观;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等,为天目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天目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她更具魅力。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穷幽探奇,吟咏志游,留下诗文160多篇。而且在天目山拍摄的电影电视剧风光片纪录片已经有60余部。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历天下胜地,后入天目,赋有“实览历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的诗句,居此多年,编书分经。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游西天目山后,李白留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白居易赋有《新妇石》。有名诗人李峤、皇甫曾、杜光庭、张籍、释皎然都曾游览天目,赋诗抒怀。苏轼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府时,常往来于天目。有《雷神宅》传世。“铁面御史”赵抃,赋有《观音岩》,内有“我道音闻无不是,何须更入宝陀山”之句。高宗纯皇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四十九年南巡,都游览西天目山,先后赐禅源寺御笔木刻《心经》一卷、石刻《无量寿经》两卷,并封“大树王”。画家王愫、进士盛钟贤、方跃龙、常州知府骆仲麟、右佥都御史陈子龙,都登临西天目,对景吟诗。清代香火盛时,夏秋两季,高士名流,达官显贵,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轿马塞途,鬓光钗影,红尘十丈,气象万千。
天目山佛教自东晋传入,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天目灵山”之称。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42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天目山是韦陀菩萨道场。
日本禅宗一直视天目山为祖山。自唐代以来,前后已有800多位日本僧人西渡到中国登上天目山参禅问法或寻根问祖,天目山也常有高僧前去日本讲学。日本留学僧人与天目山僧人还把“天目木叶盏”、“天目尺八”等传到了日本,至今被日本国人视为国宝。
天目山的山道曲折幽静。一路仰望,倾情、醉心,留连在大树王国的海底世界。虽不觉疲倦却常常停下脚步,或静坐于石阶或平身于草地,只为享受这深林幽谷的玉韵清风。 天目山之风起于山崖溪谷,落于碧云林端,只闻浅浅宏鸣隐隐而来,却无山雨松涛澎湃之势。清韵爽身酥肤沁脾,亲和宜人。
在山中游览,呼吸着新鲜甜润的空气,倾听着婉转清脆的鸟鸣,看着薄雾在树间飘荡,仿佛进入人间仙境,使我想起了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了,身临其境,才感觉到诗中描写的意境。
在既新潮又古朴的石径、栈桥间徜徉,一边让山的气息水的柔曼清新自己的灵魂,一边听石鸡的击鼓招摇,娃娃鱼的童声合唱,悠悠然游,细巧巧品,不知不觉就将复杂的看简单了,把僵硬的看鲜活了,人也就慢慢地变得醉了痴了。
山势曲折崎岖,险峻峥嵘。20华里的石阶山道,便是依山就势穿行在山崖、峭壁、深谷之间。佛道禅缘观风赏景。当人们徜徉在大树王国,慨叹天目大树的“古、高、稀、美”之卓绝时,是否会想到这承载游人的千年古道也是一番卓绝呢?这卓绝不是源于巍然神斧,浩荡天风,却是来自布衣草鞋的庶民百姓。靠的就只是一根扁担,一副肩膀,一双粗糙大手。20华里的石阶该用多少块山石?20华里的山道该要多少方泥浆?千秋百载春夏秋冬,这石阶山道虽是逶逶迤迤曲曲折折险峻狭窄,却阶阶平整踏实,步步稳固宜行。真是百炼钢成绕指柔。正是这些平凡质朴憨厚的天目山民们把崖的陡峭峰的缥缈涧谷的森严化成了游客们的风的惬意,水的柔情,大树的威仪!
款款走在通往西瀑的杜鹃小径上,步履是那么和谐从容。昭明禅寺里有梵音飘来,调子平和婉约,仿佛嗅到了佛家的气味。不知道是释迦的法力无边,还是天目山的魅力无穷,渐渐地,灵魂便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翔舞于玄妙圣境的感觉,红墙外面的俗缘恍惚离得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