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蝙蝠洞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乡白河村境内, 因该洞内岩壁上布满云朵样花纹,似锦似缎,堂皇华丽,又因里面有无数蝙蝠栖息,故名“云华蝙蝠洞”。
据专家考证,该洞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有6500万年的历史。洞中栖息着7个品种约10万只蝙蝠,属世界奇观。其中大白蝙蝠和小耳蝙蝠系新发现的珍稀品种,国内外罕见。
蝙蝠
据当地村民介绍,蝙蝠们白天在洞内石壁倒挂栖息,一遇惊动,转动头部,抖动双耳,发出鸣叫; 夜晚出洞时遮天蔽月,前后持续数小时,黎明前,先在洞口盘旋片刻,然后疾速进洞。洞中蝙蝠品种和数量之多、个头之大、共栖之集中,迄今实属罕见。
洞内有地下廊道、水曲河、洞厅、暗河、天然岩画、钟乳石等,蜿蜒曲折,走势时高时低,洞身时宽时窄,高时达60多米,低时需弯腰低头才能通过,宽时可达80米,窄时不足1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
这里的温度和湿度十分独特,一靠近洞口,凉气扑面而来,浑身直打冷战。洞内湿度非常大,空气湿漉漉的,洞壁上滴着水,地面的水哗哗地一直流,在洞口处注入一深潭中。因此,这种复杂的洞内结构,为蝙蝠形成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一路进洞,观“雄狮倒挂”、“蝠舞云海”,看“天女散花”、“鹤舞幽泉”,听“通天琴弦”“佛道论禅”,登“演武厅”,越“美人关”,过“绣春峡”,探“无底洞”。洞中钟乳石有的若神龟探海、有的似海狗观天、有的似雄狮倒挂、有的像玉女献花,姿态万千,奇妙无比。岩层在地质年代褶皱弯曲,加上水的冲刷溶蚀,形成众多线条明快,纹理清晰的天然岩画,似龙、如虾、象龟,似人似神,似兽似禽,形态各异,进洞观赏,犹如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清代诗人李衮游蝙蝠洞后,便留下了“幽深不可及,无遗鬼神愁”的千古诗句。
(责任编辑:南山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