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云南】坝美村: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

2009-10-22 14: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淡弱清风
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

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来到坝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会看到一个状若巨笔的石山(坝美村的入口)。只见这座“石笔山”的腹部开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悬着无数如笋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飞盘旋,溪水便从这里流出并形成飞瀑。聆听着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坐上晃晃悠悠的猪槽船,不一会儿就可来到洞中。突然之间,洞外嘈杂的人声、水流声会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发出时有时无的呢喃声。当黑暗把人和猪槽船完全吞没时,会使人产生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一个现代、嘈杂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个古老、神奇的小村在前方等待着。

坝美村之前是一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坝子,四周群山环抱,其中东北面的山崖拔地而起,八座山峰一字排开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喀斯特地质使坝美村周围的群山峰奇而洞多。从汤拿村进入坝美村或从落水洞进入坝美村均须穿过幽长的溶洞方可入村。乘船穿过约1公里的水洞,映入眼帘的是别有洞天的幽静秀美环境,一条河流由南向北顺山谷曲曲折折流过,一座座古老的水车缓缓转动,山脚下朵朵桃花竞相开放,其间穿过笔直的猴爬岩,一片良田展现在眼前,向西面望去,山坡下,古榕翠竹间坐落着一个壮乡小村寨。“仟陌纵横、鸡犬相闻”,如一首安静的田园诗。

这里只有100多户人家、600余名村民,居民为土著壮族的沙支系。坝美民风纯朴,村民待人坦诚、友善。到这里旅游,都会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一路上都有老年、青年村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入村民家中后,当地人拿出了最好的腌肉、时鲜的蔬菜和壮族的八宝饭——五彩花糯饭来招待游客。在坝美,有一个关于驮娘江名字来源的故事:古时,这一带频频发生战争,一对苦命的母子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荒。孝顺的儿子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还是用瘦弱的双肩扛着一对箩筐,一头装上母亲,一头装着家什,来到了坝美村附近。随着道路消失,一条混浊、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面前,母亲说:“儿呀,你的孝心已尽到了,别再管我,你一人过河吧!”说完,就要纵身跳入河中,儿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亲过河。这时,河中央传来甜美的歌声:“江水绿,江水青/小小儿郎尽显孝心/驮上母亲过江来……”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驾着猪槽船来到了他们面前……当母子顺利过河并到达世外桃源后,这条河也变清变浅了,成了现在的驮娘江。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但它却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因为故事中传达出的尊老敬老、扶助弱者的精神备受当地人推崇。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