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我20多岁,第一次离开云南。
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苏州的旧给我一种安全感,我觉得这个城市的食物是像外祖母一样可以信任的,果然,我吃到很多美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大众公园”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最后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普通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整个苏州城,都弥漫着园林的气氛,著名的园林是少数,但它有一个普遍的基础,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竿修竹。那些著名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在几个景点成天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意思文化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造诣之高,世无伦比,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所有这一切,代表着昔日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体现着人的“诗意的栖居”,它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人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上百年。一座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的一生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到顺眼、浑然天成是常有的事情。今天不再有园林,在这个崇拜“三年一大变”,“一日等于20年”以及麦当劳快餐的时代,是玩不起这个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