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浙江】南麂岛:神奇的海上生物园(2)

2010-07-16 16:03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马伊
下午,这儿就成了海水浴场,人声喧闹,五彩斑斓。大沙岙南岬则拉上了游人止步的网状围栏,像是蒙上了羞涩而神秘的面纱、已阅历了多少人间历史但却
下午,这儿就成了海水浴场,人声喧闹,五彩斑斓。大沙岙南岬则拉上了游人止步的网状围栏,像是蒙上了羞涩而神秘的面纱、已阅历了多少人间历史但却不知年岁的女郎,静静地欣赏着身边的繁华。这儿是沙滩核心保护区,沙滩正对着的,就是大名远播的礁石:龙船礁。目前在全世界仅现于南麂的黑叶马尾藻,便是在龙船礁核心保护区上发现的。有人认为,它是裂叶马尾藻的变种。确实,它们形状相同,只是前者色呈暗黑。1963年,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曾呈奎,在南麂岛上采集了它的标本,并于1972年正式公布这个发现,确认其为全新的另一品种,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
 
1990年,南麂岛成为我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自然保护区之一,1998年12月,这儿又成为我国惟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的海洋类生物保护区。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研究所于1995年成立,我见到的副所长陈万东,是一位热爱海洋生物的小伙子。他介绍,海南那边常见的龟甲(虫+戚)、长耳珠母贝等热带贝类,福建沿海没有分布,但却出现在浙江的南麂列岛海域,而且无论在南麂以北还是以南也都没有发现这些热带贝类。陈万东本人就曾在退潮时采到了翡翠贻贝活体,这是常见于热带海域,但不生活在亚热带海域的贝种。再比如典型的热带藻类清澜鲜奈藻,便在南麂列岛海域有分布,在福建海域及北面海域也没有发现。而北面的生长于温带的常见于山东的藻类海头红,也是以南麂为界,南麂列岛以南便无法采集到。这样的例子很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儿是台湾暖流与浙江沿岸上升流交汇处,流系复杂,由此使得这个海域海洋生物极富多样性,热带、亚热带、温带的生物在南麂海域都有出现。
 
南麂岛:神奇的海上生物园
南麂岛还是碧海仙山般的旅游胜地。金沙碧海、奇礁怪石、异峰雅洞,共聚一岛。更引人入胜的是,还有一片天然大草坪,其平整如毯,仿如人造。
 
更为奇特的事是,全世界仅采到少数几个活体的具有活化石意义的鹦鹉螺,而据说有人就曾在大沙岙沙滩上拣到过其外壳。
 
南麂曾于20世纪90年代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探明目前南麂列岛海域生活的贝类共有421种,藻类174种,其中19种藻类为国内首次发现,22种藻类被列为稀有种。最近又先后发现了浙江褐茸藻、头状马尾藻、羽状旋体藻和渐尖旋体藻4种藻类新种。十多年过去了,或许还有新的海洋生物物种等待被发现。不过近年来,赤潮对南麂海域生态也产生一些恶劣的影响,今年5月,赤潮最厚竟达半米。南麂海域还应有更完善的保护。
 
大潮退了,分布着层次极为分明的贝藻的美丽的龙船礁,是否完全坦露了心中的秘密?
 
南麂岛:神奇的海上生物园
南麂岛堪称中国的“贝藻王国”,有贝类403种,藻类174种,鱼类397种。由于特殊的海域位置,她不仅在海洋生态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海洋生物“南种北移,北种南移”的资源库。
 
如果南麂仅是一个“贝藻王国”、“海上神农架”,也还称不上最美丽的岛屿。似乎大多数前来度假的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到南麂做一个学者。他们所以来了,更因为,这儿有迷人的绿波荡漾的海景和天然浴场,也有近千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奇礁怪石、让人浮想联翩的自然壁画、美丽的神话传说……这儿有6月间栖满了红嘴海鸥的鸟岛、各种蛇出没的蛇岛和花香四溢的开满了野水仙的水仙花岛,还有郑成功训练水师的地方,以及据传为宋美龄前来慰问国民党驻兵兴建的“栖凤居”。甚至这儿还被选为全国海钓基地,并于2002年、2004年成功举办过海钓节,吸引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钓爱好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