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

茶海渊香 禅味人生

2010-03-29 14:47
来源:中华茶文化传播网 作者:佚名
不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在形成和发展中都与佛教,尤其与禅寺禅师结下不解之缘。“茶禅一味”,为茶人所共识。

茶海渊香 禅味人生

 

不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在形成和发展中都与佛教,尤其与禅寺禅师结下不解之缘。“茶禅一味”,为茶人所共识。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有一僧参谒赵州从谂法师,赵州问:“曾到此间?”来僧说“曾到”,赵州告之:“吃茶去”。一日另有一僧来访,赵州问:“曾到此间?”僧曰:“未曾到。”赵州又告之:“吃茶去”。几番“吃茶去”,已经点明不要执着“曾到”、“未曾到”。诸事现成,不向外觅,只向内求,吃茶当中即可悟道,这便是茶禅一味。
 
佛竭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鲁提辖也好,武行者也罢,终就恍然顿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终于顿悟人间自有真情在。人生如茶,源于自然;做人,顺其自然,最终回归自然。
 
茶需品。茶是一件很怪地东西,当匆匆忙忙地喝掉,却发现不了他的味道;如能静下来慢慢地品尝,即会发现其实很香。生活也如此,如果不静心品味,就发现不了他的好,也发现不了他的美。人的灵魂总是被太多太多的事情束缚着。静静地泡一杯茶,使灵魂获得短暂的释放。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瞬间,这杯茶也是值得的。
 
同一种茶,可品出迥然有别的真味,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静静地听着失意人的倾诉,一言不发。稍顷,老僧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和一壶开水。老僧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年轻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氤氲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失意人不禁满满地饮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沐雨、饱经风霜且经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许,只有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像茶叶一样经得起炽热的沸水,才能释放生命本身所深蕴的内涵和力量。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味去参悟。
 
茶中有禅,茶禅一心,更能清静人的灵魂。茶能清心去火,禅能静心明性。茶禅一味,却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其实真正的境界,不需要向往,而是感悟。曾经见过许多人炫耀自己的茶曾在佛祖菩萨面前祈福过,而笔者却认为那不过是人心里的一点自我慰藉而已。禅,无处不在;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文化熏陶、心性感悟、佛法理解上,水乳交融。禅宗提倡以忍为教首,“定无所入,慧无所依”,“举手举足常在道场”,“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煎水品茶不正蕴含着这个道理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