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

周作人:风雨“苦茶庵”

2011-02-28 10:41
来源:安溪铁观音网 作者:admins
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喜欢喝茶崇尚风雅的文人倒是应从苦茶庵的风雨中悟出些内容来。

  周作人的散文随笔写茶不在少数,连书斋都取名“苦茶庵”。


  周作人从小喝家乡绍兴的“平水珠茶”,喝茶“以绿茶为正宗”,“不喜欢北京人所喝的香片”。他还喝过龙井、六安茶、太平猴魁,“都觉得好”,广西的横山细茶、桂平西山茶和白毛茶“味道温厚”,但碧螺春在北京“要碰运气可以在市上买到”。


  周作人向往“清茶闲话”,却并不易得。茶道在他的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偶然的片刻优游”。而在这之后,依然是忙是苦,是名是利,是“不完全的现世”。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潮头退下后,周作人不再是“斗士”。我倒是觉得这本不必强求。用他的话来说,“手拿不动竹竿的文人只好避难到艺术世界里”。历史上,类似“竹林七贤”归隐山林,或纵酒品茗,或吟诗作画,本无可厚非。只是周作人并不甘心。“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为沦陷区,众多文化名流以各种方式催其南迁,他却不愿离开八道湾,不久出任日伪教育总署的督办,做了汉奸。胡适曾以“茶”为隐语,劝他“放下茶钟”,离开北平南下,他也置若罔闻。写了那么多“风雅”文字的知堂老人这时附逆仰息,全无风雅可言。


  风雅与风骨相连,不媚权贵才是大风雅。同在铁蹄蹂躏的年代,蓄须明志不演戏的梅兰芳、可以不作画的齐白石,还有江西修水的陈三立,都为文人的风雅作了诠释。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 这是梁实秋的话。1967年5月16日,周作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是非荣辱后,死于八道湾这座破败的院落,身边无一人,不免凄凉。


  梁实秋是在苦茶庵喝过周作人茶的,“照例有一碗清茶献客,茶盘是日本式的,带盖的小小茶盅,小小的茶壶有一只藤子编的提梁,小巧而淡雅。永远是清茶,淡淡的青绿色,七分满”。他都不明白这个“老和尚”,我们又能明白多少?


  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喜欢喝茶崇尚风雅的文人倒是应从苦茶庵的风雨中悟出些内容来。

(责任编辑:妙云仁波切)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