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
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中期。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
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宋/刘松年/画罗汉
轴/绢本/设色画
纵117厘米横55.8厘米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清波门,故人称之为暗门刘。淳熙间(1174~1189)为画院学生,至绍熙年间(1190~1194)成为画院待诏。师张敦礼,工画人物、山水,而神气精妙,过于其师。宁宗时(1195~1224)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时称绝品。
本院藏画中,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款署「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此轴即为其中之一。幅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着右袒式袈裟,倚树沈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布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后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妍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