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杨典琴论之二:血琴鉴

2010-11-03 10: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典
纵览世界音乐史,没有一种音乐象汉族琴道这样和一个古典帝国的政治理念,人文事件,甚至朝代更迭兴衰有如此神秘的联系。

 
上篇
 
纵览世界音乐史,没有一种音乐象汉族琴道这样和一个古典帝国的政治理念,人文事件,甚至朝代更迭兴衰有如此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使古琴史本身散发着铁血的幽香,发出晚霞般壮丽而内向的声波,也使整个古中华帝国的音乐印象,不再被现代人脸谱化为一种落后的民乐意识,而是从时代的逆流中放射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自鸦片战争至文化革命以降,三教残,丝桐废,琴社星散。
 
近代琴人多被藐视,非琴道之罪,乃时势使然也。
 
琴的光辉似乎已是一种陈旧的光辉。
 
但琴的光辉也是一种超时间的,加速度的光辉。
 
它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如此昏暗,缥缈,几乎蜕化成了某些个人苍白的嗜好,或文艺院府内的系统学科。它几乎成了“绝学”。但谁如果说,古琴真的已经变成了木乃伊式的朽木,真的名存实亡,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古人虽早有感叹云“礼崩乐坏”,但千年以来礼仪实际上已在民间潜移默化,而乐道也代有才人出。琴之为物,由来尚久,效法于河图洛书,并驾于八卦围棋,一贯远祖伏羲之精神,杂糅神农黄帝之血气。尽管二十四史刹那消逝,到戊戍以后,天下无道,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为琴者更是薄如朝露。但在这诞生于集权的尤物中,仿佛也藏有一种能抵抗一切集权病毒的免疫力,任何暴力,媚俗和冷落都不能彻底将它摧毁!它千年的光辉犹如日月滚拂天下发出的泛音,犹如朝代拨刺文明发出的轰响,终有一天,将以其刺目的音律照耀未来的芸芸众生。
 
蚕死丝尽,桐枯成琴,这音乐中本来就蕴藏着两种血气。
 
一种是烈士的:象蚕,象动脉;一种是隐士的:象桐,象静脉。
 
这个民族历代的血液都在这里融合着: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引力,不仅仅是其音乐的典雅绝伦,更重要的是在千年的古琴史中充满了无数惊世骇俗的事件,以及无数跳脱不羁的天才。所谓功夫在琴外。并不是一个人的演奏技巧达到高水平时,他就可以称为“琴人”。在技巧完成之后,更重要的是:行动与顿悟。
 
什么是行动的琴人呢?——可比之古代的武王,孔丘,钟仪,雍门周,师旷,驺忌,屈原,聂政,杜夔,桓谭,刘琨,蔡氏父女,诸葛亮,嵇康,耶律楚材,李白,赵匡义,苏轼,汪元量,邝露,华夏,谭嗣同等等------。这种人生来就是要波动国家震撼八荒的,琴是他们挺进历史的一面声音之旗。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